东莞两兄弟在搬运遗体一线岗位坚持二十余年

31.03.2015  23:34

“第一次印象很深,很难受,在水中泡了很久的遗体发胀非常厉害,散发出臭味还布满了虫子。”尽管过去20多年,年近50的何叔想起第一次搬遗体的印象仍很清晰。

回家后,他用肥皂水将双手洗了好多遍,但总觉得没洗干净,整整一个星期,一吃饭就吐。20多年过去了,虽然职位有所提升,但何叔仍坚守在东莞市殡仪馆一线岗位上,“现在已经习惯了”。

“能干就过来干,不敢干就在一边学习。”当时,老师傅就撂下这句话。何叔犹豫了一会,便戴上手套搬运遗体。当时,遗体接运工没有防护服,只有一双手套。回到殡仪馆后,何叔先将遗体安放好,做好交接工作,然后才去洗手。“那时还没有消毒水,我用肥皂水洗了好多次手,总觉得没洗干净。”何叔说。

其实何叔入行是受其哥哥影响。当年,市殡仪馆还在旧址,其哥哥是一名火化工。“有时,我来这(殡仪馆)找哥哥玩,玩的次数多了,有人就问我敢不敢做这一行,我说有什么不敢的。”

近几年,何叔做了股长,日常工作主要是调度工人,但遇到接运工忙不过来时,他仍会亲自接运遗体。

“虽然现在好多了,但这个行业仍然遭人忌讳,很多村不让我们的车开到现场,有的小区也不让乘坐电梯。”当摄像镜头准备对着何叔时,何叔忙说不要拍,“我自己不怕什么,怕对家人尤其是孩子有影响。”何叔告诉记者,入行起,每年春节,除了父母和兄弟家,不会去其他人家,也没有亲友来家里拜年做客,“基本只剩下至亲和同事”。

何叔的哥哥1989年开始在火化车间工作,现在也是20多年的老工人了,提起他,连殡仪馆馆长都竖拇指。工作中,他看到一些家境贫困、痛失亲人的家庭,都会伸出援手。前不久,还为高州一所学校捐赠了学习用品,还是在电视上被认出来,同事们才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