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学院搭建手机移动数据云助力教育援藏

25.04.2018  12:29

“以前,由于路途、天气等各种原因,送教最难的就是做到常态化的协同与共享,无论是粤藏对口帮扶,还是我校对墨脱县几所学校的走教送教,现在有了华南师大的这个平台,就方便快捷很多了,能够有效解决远距离送教的困难,也能有效解决偏远乡镇无专业教师的窘境!”本次作为主课教师的西藏林芝市第一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胡莉华感叹道。

4月18日,我校网络教育学院为西藏林芝搭建起了手机移动数据云,并开展广东广州-西藏林芝协同教学手机直播课堂,开启华师网院助力教育援藏协同与共享的新篇章。

协同共享,实现自身造血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加大举措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政策,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而同时,为了将优质资源向高寒、边远和艰苦地区倾斜,各地以及西藏城区的老师长年都坚持走教、送教。

比如林芝城区的名师,经常要到林芝各下辖县开展送教,在与该校的老师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经常要到距离350公里以外的墨脱县送教,路途需耗时11小时,且到了雨季,偶发山体滑坡等,更是阻碍了这一道路,走教、送教难度大。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网络教育学院通过构建手机移动数据云,城区名师与结对学校教师通过手机协同备课、同步教学、共享资源,林芝一小的郭彬和胡莉华分别与米林县小学以及米林县多卡中心小学的老师,共同开展《盐到哪里去了》以及《秒的认识》两节精彩协同教学课。

米林县多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下课后兴奋地表示,这种形式“丰富了学习生活”,“可以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两个老师(城区和本地老师)一起上一节课,知识点更加清晰易懂了”…….

手机移动数据云,让本地的名师名校资源能够快速地覆盖和共享,形成本土化的资源,用身边人解决身边事,也实现本地名师引领的陪伴成长,而名师在这过程中也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协同共享,实现本地教师资源自身造血的良性循环。

草根应用,实现东西部对接学校合作帮扶常态可持续

在本次开展的“广东广州-西藏林芝协同教学手机直播课堂”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天河实验学校借助这一新技术平台,将该校胡海晖《小数的性质》直播课送到3000公里以外的林芝,四校开展协同教学。李财富则与林芝两所学校的老师聚焦高效课堂,远程开展《七颗钻石》同课异构活动。

华附天河实验学校校长卜理敏说,“以往的东西部对接学校合作帮扶,很难做到常态化,现在我们完完全全可以做到了。以后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年若干次的公开课送教,而是常态可持续的常规课手机送教!”

远程诊断,搭建西藏乡村教师与专家、名师对话交流的平台

在同课异构直播课堂结束后,省教研院杨建国、华师附小语文特级教师江伟英、我校文学院董光柱在广州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组织以及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点评,同时与林芝米林县小学的语文组的老师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探讨适合藏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米林县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曲桑说:“农村学校的老师很少有机会能得到专家的点评指导,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专家的点评诊断能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远程诊断这一形式也使得这种指导可以常态化地进行。”

据项目组介绍,华南师范大学的手机移动数据云,采用最新的移动开发技术及强大的后台云服务,移动终端草根式前端操作,实现实时编码并兼容不同移动终端,创新实现边直播边录制的功能,直播端双向互动不超过0.01秒延时,让不同地域的课堂互动起来,且用手机3G或4G直播一节课流量费不到1元,廉价成本可以实现常态化应用,草根的应用实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投入的视频会议系统效果。

随着华南师大手机移动数据云的搭建以及手机直播课堂的同步实施,教育援藏的协同共享常态化成为可能,初步形成东部与西部、大学与中小学的教育帮扶合力,进一步推进藏区城镇与乡村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作者/通讯员:孙蓉菲 | 来源:网络教育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