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发烧友“玩”成业界先锋

23.03.2017  17:45

张旭武(左)作为梅州第二届网络春晚视频导演,在调试直播设备。(古九平 摄)

  ●记者 曾秋玲/文

  “三四六七八月是淡季,也是我们摄像人学习的好时机。”刚忙完从去年9月至今年2月连续半年的“旺季”,“旭日影视”创业人张旭武就投入紧张的学习中。他每天不是上网了解最新设备动态、查阅有关影视资料和书籍,就是和团队一起学习摄影知识,探讨如何提高摄像技术。

   年届而立回梅转行创业

  原籍揭西的张旭武,是梅县矿务局明山煤矿子弟,1991年从四望嶂技校毕业后,先后在广州、南海、东莞当过电工、快递员、司机、报关员。业余时间他喜欢上了摄影,不是在玩照相机、摄像机、对讲机、电脑,就是和一帮摄影发烧友“”在一起交流、创作。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张旭武回到梅州,在梅城金苑小区租了间小店,开办了以录像为主业的“旭日摄影工作室”。

  “一开始,自己带着名片上门找客户,而且第一次都是免费做的。”张旭武回忆说,“创业最初几年,生意不怎么好。最困难的时候,挣的钱只够缴纳400元/月的店租,连生活费都挣不到。

   组装一流设备闯市场

  但无论如何,自小喜欢捣鼓机器又是技工出身的张旭武,始终坚持“我的设备要最好用最实用的”。他不惜重金购买先进设备,钱不够就只买核心部件,自己买零件来组装;对于买来的成品,在使用过程中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装。为此,他每年外出参观影视器材展,“虽然买不起,但至少可以看到、摸到它,知道它的模样和性能”。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省下钱来买零件;买到了新设备,他要反复揣摩,兴奋得睡觉时还要把它放在床头;他经常把零件、电线摆得满屋都是,连续熬夜组装改装设备……2007年,张旭武购买了“全市民间个体第一个”视频切换台,又购买了摄像人梦寐以求的大型摄像摇臂。同年,他还组装了自己的视频导播系统,“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花了大约2万元。如果购买成品的话当时要大约5万元”。

  到目前,“旭日影视”的器材已升级了5代。其中,2015年“旭日影视”实现了梅州首家多机位无延时全高清无线导播系统和多机位网络直播,航拍作品《大美梅州》被各大网站和公众号转载,点击量达到100多万,深受海内外客家乡亲好评。一位同行评价说:“从天上飞的无人机,到半空的摇臂,到架在地面的器材,从有线到无线,‘旭日影视’的设备先进又齐全。

   借大型晚会检验提升实力

  有了金刚钻揽来了瓷器活。“旭日影视”因其设备和技术力量,在“梅州移动”举办大型晚会时,被负责策划的第三方公司选中成为合作方,参与了2008年第二届动感地带音乐节开幕式、2009群星贺新岁音乐盛典、第三届动感地带音乐节 2009 S.H.E 梅州拉阔音乐汇、2010年梅州市首届动感地带艺术节开幕式暨水木年华歌友会、全球通之夜 2011年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晚会的摄像。

  由此,“旭日影视”在业界声名鹊起,客户纷纷涌上门来。

  张旭武领悟到了大平台不一样的魅力。因此,听到大城市同行接到了大型活动的摄像业务,他就尽量争取去帮忙,“其实是打杂,没有工钱的,只是想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2016年1月25日,梅州首届网络春晚举行,通过网络平台全程同步直播,张旭武率团队义务来帮忙;今年1月22日,梅州第二届网络春晚举行,也是实行网络全程同步直播,张旭武被聘为视频导演,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拍有故事堪回味的视频

  婚礼摄像是“旭日影视”的一大业务。张旭武体会到,一场婚礼的背后,有心酸、幸福、快乐、纠结、感动……好的婚礼摄像应该把美好的故事、情感、祝福记录下来。他说,做这行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感性了,拍片前喜欢了解新人的成长历程、爱情故事,注意表现迎亲时的环境、氛围,特别注重捕捉女方既高兴又不舍的复杂情感、新郎对岳父岳母的郑重承诺、新人之间的真情告白,抓拍来宾各种款式的笑脸……

  在上一个旺季,最忙时,张旭武的团队一连6天6个场次的活儿连轴转,“记得一次录完晚会收好设备已是晚上11点,而第二天要录一个外县的婚礼,新人的吉时又是在凌晨2点多钟,我们连吃饭洗澡的时间都没有,几个人在车上简单吃了点面包就赶过去”。但张旭武并不觉得累,他为自己能拥有众多机会见证别人一生最幸福的时刻而感到自豪,把每一次拍片都当作重要作品来做。

   寄语年轻人:先积累再创业

  “旭日影视”早在2010年搬到沿江半岛办公,张旭武团队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在业界创下多个“民间个体第一”,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张旭武说:只要肯付出,肯学习,把工作变成乐趣、再把乐趣变回工作,一定能干成别人干不成的事。对时下的大众创业潮,他认为,年轻人从学校出来,要先扎扎实实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积累各方面的经验,有了一定的成功案例之后再来做老板,创业的成功率会大得多。

编辑: 唐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