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摩根大通前高管雇佣高官子女牟利被捕(图)

21.05.2014  18:39
摘要: 不愿具名的两个独立信息源分别向财新记者指出,方方早前已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Arrested),此次法律行动很可能与摩根大通聘请高官子女获取不正当利益有关。

  方方(资料图)

  【财新网】对于48岁的摩根大通前投资银行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而言,目前摆在这位专业人士面前的可能是一连串的法律行动。

  不愿具名的两个独立信息源分别向财新记者指出,方方早前已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Arrested),此次法律行动很可能与摩根大通聘请高官子女获取不正当利益有关。

  消息人士指出,方方之后获得保释并被限制出境。需要静候和配合有关案件的调查与司法进展。

  廉政公署表示不评论个案。

  财新记者5月19日晚间打通了方方的电话,他表示目前人在香港,不便评论任何与调查相关的事情。

   清华骄子

  方方最近一次的公开露面是5月8日,其担任主席的香港华菁会刊发了方方参与活动的照片。照片中的方方,身着粉色的衬衣和灰蓝色的西服。

  华菁会是方方在香港一手创办的青年组织,曾担任清华学生会主席的方方组织能力非凡。在华菁会的主要架构中,多为在香港投行中工作的内地精英的“二代”。

  “不过,华菁会相对低调,外界对其实际影响力可能高估了。”香港一名投行高管向财新记者评论到。

  方方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他前往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就读MBA。随后,方方于1993年加入投资银行业,最初是在美林集团开始了职业生涯。2001年,方方加入了摩根大通银行。2009年11月底,方方被提升为摩根大通亚洲投资银行副主席。

  方方气质儒雅,为人谦逊,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方是“专业化”出身,在关系驱动的投资银行界算是“少数族裔”。此前他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投资银行业要拼实力,不断挑战现实,产品和服务要推陈出新,工作的确越来越辛苦。“以往投行被认为是毕业后最好的工作,现在有些人已不这样认为了。

  在被廉政公署采取法律行动前,方方的职务为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首席执行官。不过,亚洲区副主席是一个虚职,方方的职务主要是位于香港的亚洲投行部旗下中国团队的负责人。

  香港《信报》早前援引消息人士称,廉政公署一行10多人于3月26日晚,陪同方方返回摩根大通位于中环遮打大厦的办公室,取走文件。

  方方稍早前已主动提出离任申请,摩根大通3月24日宣布由50岁的龚方雄接任中国首席执行官一职。方方的离任时点有些敏感,正值美国当局调查摩根大通雇佣中国高官子女一事。而且刚辞任不久,就遭到廉政公署的调查。

   关键人物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方方在美国调查人员调查摩根大通及其员工是否违反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的过程中成为关键人物。根据1977年出台的《海外反腐败法》,美国企业不得为赢得业务向外国官员提供金钱或其它财务。

  上述人士称,摩根大通已向美国检方提供了来自方方的电子邮件,这些邮件讨论了雇用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之子唐晓宁一事。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司法部检察官正在调查唐双宁之子被摩根大通雇用是否对该行获得光大集团业务起到了帮助。

  据熟悉调查的知情人士称,要证实企业违反了《海外反腐败法》,调查人员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招聘某位员工与企业获得一项新合同或者新收入存在关联。

  关于调查唐晓宁一事,美国当局早前搜集的信息包括唐晓宁的工资单,雇佣文件以及在他2012年12月离职后与摩根大通的通讯信息。该机构还要求提供所有批准唐晓宁入职的人员名单,以及所有摩根大通和光大集团的业务合同,以查明摩根大通雇佣唐晓宁的行为是否与两家公司业务往来有关。财新记者在香港金管局网站查询到,唐晓宁曾于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供职于摩根大通香港办公室。

  迫于美国当局的调查压力,摩根大通去年在光大银行H股(6818.HK)上市前退出了承销交易。除了对于雇佣唐晓宁的调查,美国当局也在调查摩根大通雇佣原铁道部运输局前局长张曙光之女张西希的事情(详见《摩根大通调查升级张西希现象受关注》,点击文尾阅读原文)。

  “丑闻不断发酵,总会有人要付出代价。”一位接近摩根大通的人士稍早前曾向财新记者表示。但聘用各类高官子女在各外资投行比比皆是。

  上述人士向财新记者指出,这次在中国团队来往的邮件中,赫然出现了“(高官)子女计划(Sons and Daughters Program)”类似的字眼,“如此赤裸裸的表达有通过雇佣高官子女以获取交易的嫌疑。

  不过,这种说法并未得到摩根大通和司法机构的确认。

  另名投行高管指出,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加剧,裙带关系复杂,高干子弟胜多,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内部价值观和评估标准都发生了变化。该人士指出,尽管投行本身就是关系驱动型,海外投行也有雇佣高官子女的现象,如果是合格人才还好,但没有像外资投行的中国团队这样,甚至有些投行在争取获得某项IPO前,直接雇佣客户的子女,以获取IPO承销商的位置。外资投行在中国,“已经由量变,发生了质变”。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田余专门研究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他向财新记者指出,中国是关系型社会,资源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基于关系的强弱,尤其是当资源被政府控制的时候,市场中介会通过寻求政治关系的建立,取得这种资源。但是,通过政治寻租进行的资源分配可能会导致分配效率的低下,或者误分配。

  张田余指出,类似的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遏制这种寻租行为,从而使市场中介或者公司管理层更职业化,更专业化。

  这次美国SEC调查的令美资投行在中国适应潜规则的行为备受挑战。

   替罪羊说

  此次在香港方面,被调查主体主要是摩根大通亚洲投行部内的中国团队,方方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其它人不可能没影响”。一名消息人士说。

  “JPM亚洲投行部的中国团队内部现在人人自危。”有接近摩根大通人士说到,摩根大通还帮银行家们聘用律师,应对未来可能的调查。“各大投行都在自查,现在律师都很忙。”上述人士半开玩笑道。

  “尽管美国司法部是想归罪于投行,但投行一般会推给个人,寻找替罪羊。”一名投行高管说到。该人士也指出,在程序上,都是投行内部先自查,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要报到美国证交会(SEC),然后SEC会上报到美国司法部,之后经过认定,就可能采取刑事行动。

  香港与美国于2000年签订了《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协议。根据该协议,提供协助的范围包括取得证据、证供和证词;提供资料、文件、纪录和物品;执行搜查和检取物品的要求,追寻和辨认有关的人或物品;移交被拘留的人及其他人以提供协助等九项内容。

  目前尚不清楚,廉政公署对于方方采取的法律行动,是否根据上述协议。

  今年稍早时候,有一宗司法协助的成功案例:内地棕榈泉控股创始人曾伟2010年在香港被控行贿等四项罪名,后其弃保潜逃回内地,香港法庭随后通缉其归案。今年1月,曾伟在美国塞班岛入境时遭扣押,之后并正式拘捕。目前美国与香港方面正商讨引渡程序。

  有法律人士将方方案件与早年彼得森(Garth Peterson)案件相比较,不过由于方方事件尚不明朗,这种比较还值得商榷。

  前摩根士丹利地产基金中国项目主管彼得森(Garth Peterson)触犯了《海外反腐败法》,其为在中国开展房地产业务,向一名中国官员行贿,后者为摩根士丹利招揽业务。2012年,彼得森当时被美国地方法院判处九个月监禁,刑满后他还需接受三年的“监督释放”(Supervised Release)。检方此前曾寻求法庭判处彼得森至少四年零三个月的监禁。

  在该案中,摩根士丹利没有受到指控,该行称自己全面配合了案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