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只个股涉嫌违法操纵股价被点名 庄家变身大股东

21.12.2014  11:45
  中科云网连环转型一场空 - News.Ycwb.Com
  东方IC供图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中科云网连环转型一场空 东方IC供图

东方IC供图

今日独家

大数据系统“捕鼠”显身手,证监会立案调查中科云网等18股

羊城晚报记者 吴海飞

12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通报了包括中科云网、百圆裤业、兴民钢圈等在内的18只个股涉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行为执法工作情况,并称目前已对涉嫌机构和个人立案调查。18家公司中,最让人看不懂的当属一年多时间里往环保、影视、大数据等多个热门领域“转型”的中科云网(原名“湘鄂情”),虽然这些“转型”大多无疾而终,但借此公司股价最高依然上涨达四倍。有业内人士称,近一两年来借助“市值管理”的名义进行坐庄的新玩法越来越普遍,即大股东配合资金方通过并购重组、释放利好等做高股价,“大股东成为最大庄家”。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市值管理”股票背后频频出现知名机构身影。

18股涉操纵股价被点名

12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通报了证监会近期针对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工作情况。

通报称,近期证监会依托大数据系统,强化了针对市场操纵线索筛查和调查工作。目前,已对涉嫌操纵“中科云网”、“百圆裤业”、“兴民钢圈”、“山东如意”、“湖南发展”、“铁岭新城”、“宝泰隆”、“宝鼎重工”、“元力股份”、“东江环保”、“中兴商业”、“山东威达”、“宁波联合”、“远东传动”、“科泰电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等18只股票的涉案机构和个人立案调查。

发言人介绍,今年以来,市场操纵行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一是操纵持续时间短、建仓拉抬出货快等隐蔽性较强的类庄股操纵模式有所抬头;二是涉案人集中资金优势,以连续交易、对倒交易、虚假申报撤单、尾市拉抬等多种手法交叉并用,操纵股价非法获利巨大;三是出现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选择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纵股价的案件。

诡异的“湘鄂情

18家被查公司中,最诡异的当属中科云网(原名“湘鄂情”),公司早在10月12日便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该公司近一年多来的一系列动作,颇让人侧目。

2013年开始,受“八项规定”影响,原来依托“湘鄂情”品牌主营高端湘菜的中科云网陷入困境,2013年公司净利从前一年的盈利1.08亿元到全年巨亏5.64亿元,公司股价也一路下挫,不到半年时间遭遇“腰斩”。

2013年7月25日该公司突然宣布转型,拟斥资2亿收购与原餐饮主业毫不相关的中昱环保,时值环保股大热,该消息一出中科云网连拉两个涨停。此后公司股价继续回升。当年8月25日,公司又宣布拟与合作伙伴合资设立3亿的并购基金进军股权投资行业,12月15日又宣布子公司合肥湘鄂情拟出资5100万元与合肥天焱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设立新公司,涉足生物质技术服务与设备供应领域。

经此系列动作,中科云网股价已从低位的2.9元附近涨回至5元。此时,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孟凯及其一致行动人大手笔减持,卖出股票8000万股套现4亿元。

完成首次减持后,进入2014年,中科云网“转型”又盯上了影视和大数据。湘鄂情3月7日公告,拟收购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公司51%股权进军影视制作,一周后又再度宣布拟以2.85亿元的价格收购笛女影视传媒51%股权。期间公司股价从5元继续上升到7元附近。5月12日公司再发布融资规模达36亿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以助力公司业务向大数据、新媒体“转型”。7月底,中科云网抛出25亿牵手安徽广电进军有线电视终端市场的公告,这份公告后公司股价再获三个涨停,此后一直上升到12元附近,短短14个月时间,公司股价最高涨了四倍。

而正当股价高歌猛进之时,大宗交易市场却传出二股东大手笔减持的消息。7月29日至7月30日间,去年接手新晋的二股东王栋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减持台科云网股份4000万股,占总股份的 5.00%。

此后,收购天焱生物49%股权和收购中视精彩51%股权相继宣布终止,36亿元的定增方案因证监会调查也陷入暂停。与此同时,10月份开始,公司股价则从12元附近的高位回落至最新的6.56元。

坐庄新玩法:以“市值管理”之名

深圳一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中科云网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正是这一两年在资本市场兴起的“市值管理”新玩法,“名义上叫市值管理,其实就是坐庄,只不过庄家在这里变成了大股东”。

所谓“市值管理”,一般理解为上市公司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经营最优化和价值实现最大化的战略管理行为。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市值管理”概念被首次写进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

不过,与监管层倡导的市值管理不同,操纵市场的“市值管理”显然已经变味。上述私募人士披露,首先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本身有动力做大市值,“一般会选择一些总市值不大、股价最好在低位的公司,首先需要上市公司大股东让渡一部分股权给市值管理员(一般是机构),一般至少是5%,往往通过大宗交易来实现”。

之后,“市值管理员”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做高上市公司股价,如并购重组、高送转利好、对外投资或收购等等,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大股东的配合。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并购重组,往往一个非上市的项目估值不会超过10倍市盈率,但注入到上市公司动辄三四十倍市盈率,“这其中就有了差价,所以往往重组复牌后股价都是连续涨停”。而股价做高之后“市值管理员”很多时候不需要直接减持,大股东会通过股权质押等手段套现把事先约定好的收益给“市值管理员”,而“市值管理员”再把之前通过大宗交易接手的股票“还给”大股东。这样便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