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货币上的党史④丨稳定金融秩序,支援解放战争,南方人民银行纸币中的红色记忆

30.06.2021  07:23

新中国成立前的华南地区,彼时金融混乱、通货膨胀严重。在此形势下,南方人民银行应运而生,并发行“南方券”。解放战争后,由于回收非常彻底,至今存世极少,但它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为党的金融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东莞市博物馆内,收藏着四张由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纸币,斑驳的票面上带着时间的温度,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

▲图为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伍圆和拾圆纸币 东莞市博物馆藏

发行南方券 稳定金融秩序 

1948年至1949年,国民党大量发行金圆券,通货膨胀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人们上街购物往往要用麻袋装货币,物价暴涨,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煎熬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以物易物 ”的原始交换形式,有些地方货币趁机涌入,充当了主要的交易媒介,东江解放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粤赣湘边区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第六团,为了稳定人民经济秩序和生活,支持革命解放战争,经过上级党委批准,于1949年3月筹建新陆银行,发行新陆券。

当时,先在陆丰县内发行流通,后江南地委和东江第一纵队通告“新陆券”可以在东江解放区内(即陆丰、海丰、惠阳、紫金、东莞、宝安等六县)流通,凡驻在六团控制地区和过境兄弟部队费用均由陆丰县新陆银行供应给。

新陆券”发行拨付了部队经费和政府开支,开展对外贸易,组织军需民用物资供应部队和市场需要,通过收兑港币,扩大流通市场范围,币值稳定,流通无阻,在人民群众中有较高信誉。但由于印制条件的限制,新陆券发行数量不多,南方人民银行肩负的一个历史重任就是发行足量的南方券,统一华南地区金融市场,促进生产。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经向党中央请示批准,于1949年4月份决定建立南方人民银行,发行南方人民银行流通券(简称“南方券”),并在香港成立筹备小组,当年7月,南方人民银行总管理处在揭西河婆成立。

▲何伟

香港印制底版 运输过程困难重重 

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老战士何伟,1920年出生于东莞,对于南方银行的创建和结束,她是亲历者。

她18岁加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战火纷飞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东纵北撤后,她留港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公开身份是中华书局职员。

当时解放区缺乏印刷设备,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南方券需要在香港先印制底版,再悄悄租用私船运回潮汕解放区加工,这不仅可确保纸钞的印刷质量,而且可加快印制速度。

而这条运输线上可谓凶险重重。1949年6月,何伟突然接到组织下达的任务:迅速将一批印好底版的南方券送往陆丰的甲子港口,交给那边的接应同志。

当天夜里,何伟和地下党员石英、倪珍美夫妇三人赶到香港某处码头登船,但后因遇到香港英属警察突击检查,原先制定的路线不安全,他们只好返回原地等待指示,中间反复了几次都未能出港。等了几天,最后他们选准英属侦察船交班之际,趁着夜色,船上满载着大捆大捆已经包装好的伪装成商品广告的钞票半成品,起航驶向目的地。

夜色渐暗,船已远离香港,这时海面上一艘国民党的快艇追了上来要检查船上的人员和物品。船主示意何伟他们不要出声,他平静地说:“这三人是水客,帮别人运些在香港印刷的广告纸去大陆。

特务盯着何伟和石英夫妇,叫嚣道:“水客怎么可能还烫了头发,这分明有问题,带回去审问。”说完他们就动手抓人。一旁的船主急中生智,突然走上来,从口袋中掏出一笔钱塞给他们,并低声说着好话。片刻后,那几个人扬长而去。

冲破封锁 物资“出口”敌占区

南方券根据解放区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需要而发行,共发行了1角、2角、5 角、1元、5元、10元面值六种纸币,并严禁外币、金银流通和买卖,同时驱逐港币,以南方券二比一的比价收兑港币。

据资料记载,南方人民银行发放贷款共达375余亿元(旧人民币),其中支持南方贸易公司的贷款为105余亿元,占贷款总额近三分之一,而贸易贷款主要用于收购粮食、农副产品、日用品等。南方人民银行还向敌占区输出了一部分物资,从敌占区换回一部分物资,一方面保证军政的供给,另一方面控制市场,稳定币值,巩固本行信誉。另外,南方人民银行还发放农渔业贷款,对贫下中农生活有困难的亦给予贷款,帮助他们发展农家副业。

南方人民银行还支援了解放前线,为解放军南下提供了经费和战略、战备物资。据统计,南方人民银行共代垫政财经费50多亿元,其中军费约占60%,并通过南方贸易公司,为大军南下收购调配了大量物资。

南方人民银行发行南方券作为解放区法定本位货币,在迎接大军南下,支援华南解放战争,促进解放区经济发展,安定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文字:王东

摄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