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要经得住“赚现钱”的诱惑

16.05.2014  22:40


   支点杂志5月刊讯 (雷辉 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政策分析师)我最近去了好几家自主创新型企业调研,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经得住短期利益诱惑,没有“要赚钱不如赚现钱”的心态,坚持走“长远战略”的自主创新之路。

  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体育赛事领域排名领先的音响企业。专业音响由于技术含量高,市场长期被美国企业独占,锐丰音响历经千辛万苦,硬是从美国人手中抢来不少市场份额,其业务已经拓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长王锐祥对我说:“如果帮国外企业做代工,赚钱不但轻松得多,而且要多得多。”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把企业往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路子上带?他回答道:“要着眼长远。做自主品牌目前赚钱少,未来则未必。做代工,现在赚钱快,未来也未必。

  佛山市利迅达原来是一家不锈钢加工公司,为转型做机器人系统,过去5年已经砸下去5000万元,至今尚未回本。公司董事长霍锦添说:“5000万元如果拿去做房地产,早就赚翻了,但公司要的是未来。

  在顺德创业的湖北荆州人樊友斌两度获评“中国企业创新优秀人物”。他创办的企业爱斯达原来是从事传统服装行业的,这几年他不惜血本“折腾”出“服装远程定制”平台,消费者轻点鼠标就能完成个性化定制,72小时内可收到量身定做的服装。该平台目前也没回本,樊友斌要的也是未来。

  这些企业搞自主创新,不但很辛苦,而且眼下赚钱机会不多,这是企业转型升级必须经历的“阵痛”。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湖南考察时说:“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要转要调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就转不过来、调不过来。”总书记这番话主要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但个中道理对企业同样适用。如果企业把眼前的利润、增长看得过重,就不会走自主创新之路了。

  搞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很有可能血本无归,以至于有人说“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企业家经得起短期利益诱惑矢志创新?

  他们的另一大共同点是梦想家的气息很重。王锐祥说,锐丰就是要“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要让中国文化为世界认同和青睐。“中国生产的一条裤子,贴上美国商标就能卖200美元,摘下来就只能卖几十元人民币,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我要为提升中国文化魅力而努力。”樊友斌原本是一个来广东服装厂打工的湖北小青年,人们都说服装行业是低端制造业,但他做了10年后“深深爱上了这个行业”,深信能通过创新让服装制造变得“高大上”。霍锦添研发机器人的动力则是因为当初看到一些工人因为工作环境恶劣而染上尘肺病,于心不忍。这种理想气息压制住了对眼前利益的冲动,将企业推上自主创新的轨道。

  深圳是自主创新的标杆城市,相当一部分创新型标志企业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比如腾讯、研祥科技、大族激光、宇龙通信、达实智能等等。有人认为这和“92派”企业家的诞生是一个道理,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后,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主动下海创业,创办了一批现代型、创新型企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市场定位为“决定性作用”,这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尚属首次,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出的制度红利将让企业在自主创新之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