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改姓原因知多少 避讳躲祸是主因

30.10.2014  14:17

百家姓书影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潮白,原题为:《姓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

  10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听取了关于民法通则和婚姻法部分条款的解释说明,明确中国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在三种情形下可以不随父母姓氏。所以如此,在于民法通则和婚姻法中的条款有相互冲突的一面。民法通则中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而婚姻法中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一来,在现实生活中难免遇到尴尬。2012年8月,浙江衢州一对皆不姓乔的夫妇想让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姓乔以纪念乔布斯,当地派出所即拒绝了这种申请。按照民法通则,夫妇有道理;而按照婚姻法,当地也没做错。

  三种情形的明确,很有必要。无他,姓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应该而且值得保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人们常说,名字就是一个符号,的确如此,区分彼此而已。日本电影《情书》里,同一个班级的男女主人公均叫“藤井树”,失去了区分的功能,正常交往中便惹出好多笑话。但是,姓则不然。姓,固然也是一个符号,却是与名具有本质区别的符号。

  追溯一下“姓氏”是挺有意思的事,也便于明了问题。姓与氏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词语,专指姓,而在战国以前却是分开的,二者所承载的功能不同。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此氏族区别于彼氏族,就是靠“”,这个汉字的构成已经说明了问题,“女所生”也。从前的姓极少,顾炎武在《日知录》里统计,“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三”,跟日后的“百家姓”亦不可同日而语。且这23个姓,多与母系的本质——“”相关,姬、姜、姚、姒、妫等。著名的孟姜女,就是姓姜;孟则表示排行,孟仲叔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所以“孟姜女”即“姜家大小姐”。前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位人士信誓旦旦地说,“孟姜女”的意思即相当于今天说的“靓女”,真是信口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