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卷 | 帮扶干部卢广基:一碗红糖里做出大生意
2018年6月,时任东莞市公路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的卢广基被选派到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和其他帮扶干部一样,成为了奋战在扶贫主战场最前沿的一员。
贫困人口高达17.2万人,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9%……面对艰巨的脱贫出列任务,卢广基没有退缩,而是带着“援巧为什么?在巧干什么?离巧留什么?”三个问题,开始了在西南边陲小城的挂职故事。
▲卢广基为巧家红糖代言
挫折中苦寻破题之道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卢广基见证了东莞从农业迈向现代化工业的致富之道。刚到巧家县任职时,卢广基也想着借助东莞资源优势,通过工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
“前前后后,邀请了三十多批企业代表到巧家考察,但毫无斩获。”谈起刚到巧家县开展工作时的情景,卢广基至今印象深刻,他说,这段经历于扶贫工作而言是一次挫折,但也正是这样的一段经历,让他对基层扶贫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
“全县基本没有较大的平整土地,当时的交通条件也非常落后,这也是企业不愿意到巧家的原因所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路子基本行不通。那么,我该如何破题呢?”经历此次挫折之后,卢广基并没有灰心,而是不断地进行反思,直面自身工作方式方法上的不足。
从2018年8月开始,卢广基再次密集走访了十余家县直部门和16个乡镇,通过调研充分摸清巧家县情,决定在基层中寻找破题之道。
2018年10月初,在白鹤滩镇的一次下乡走访中,卢广基经过了一所不起眼的小糖坊。
“当时就被一股浓郁的糖香所吸引,蕴含浓郁甘蔗的香气仿佛一根细线一般,拉扯着我走进了糖坊。”卢广基告诉记者,经当地干部介绍,他才知道巧家红糖历史悠久,起源于乾隆年间,曾作为皇室贡品,远销全国各地。
“当场就讨了两颗红糖品尝,那种甘甜浓香的味道,至今印象都非常深刻。”卢广基笑着说,正是这次甜蜜的品尝,让他产生了顿悟:工业走不通,特色农业发展何尝不是一条光明大道呢?
▲卢广基走访糖企
“甜蜜的际遇”下的顿悟
在那“甜蜜的季节”偶遇巧家小碗红糖后,卢广基发现,尽管巧家小碗红糖在品质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形状大小、品牌打造及品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东部沿海城市的食用习惯、品牌附加值支撑、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的结合等等。渐渐的,在卢广基心中便有了一个对巧家小碗红糖的推广计划。
2018年底开始,卢广基先后通过组织东莞大岍农、基层供销社及其他农副产品销售企业到巧家进行考察,寻找品质及品控较好的红糖生产企业,以特制的较传统小碗红糖五分之一大小的新型小碗红糖为主要推广产品。通过让大型销售平台的介入,在合作的过程中倒逼巧家小碗红糖生产工艺的提升,使用巧家小碗红糖终于从一位“邻居女孩”成长为一名“大家闺秀”。
经过两年多努力,巧家小碗红糖在东莞的销售从原来的零星销售量,到2020年已突破700万元。紧接着,除了在销售上进行推广外,卢广基在产品附加值上也花了足够心思,通过邀请东莞知名的文创产品公司观想堂及新零售企业云品家云平台有限公司对小碗红糖的产品附加值下足功夫,将巧家有限的甘蔗资源向无限的产品价值进行迈进;通过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方式,使得巧家小碗红糖的销量,持续稳定增长。
小碗红糖其实只是卢广基在扶贫路上的一个典型案例。在他挂职的近三年中,他通过在当地大量的走访调研,制定出了将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与东莞的产销理念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借助东西部资源互通互融,终于使得巧家的特色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仅2020年全年,巧家的红糖、生猪、草莓、面条等农副产品销往东部市场已达9000余万元。不仅圆满完成脱贫出列任务,卢广基为当地打造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也为当地未来的致富之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援巧为什么?在巧干什么?离巧留什么?”在即将离开巧家之际,卢广基找到了答案。
文字:王子玺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