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昭通医生将东莞技术带回家乡
在昭阳区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医生李希利用在东莞学到的技术,新开设了一项项目——盆底肌康复治疗,帮助当地孕妇解决产后盆底肌康复漏尿、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在昭阳区中医院,医生徐礼贵则专注于对儿童疾病的治疗,在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学习培训后,他的诊治方向从消化科转向了儿科,并致力于提高当地儿科医疗水平。
近年来,在东莞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到昭通开展扶贫协作、支医、支教工作的同时,昭通市也积极选派各类人才到东莞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改变当地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意识不强、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为助力脱贫攻坚打下牢固基础。
开设新项目 提升医疗水平
2019年4月,李希代表昭阳区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习培训。“此前,我们更多关注在产妇的产前护理,来到东莞后,考虑到医院在产后康复方面的建设比较薄弱,于是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学习了盆底肌康复治疗技术。”李希说道。
“产妇分娩后会产生各种问题,包括生理上、心理上的,而盆底肌康复治疗技术正好能帮助她们解决这一问题。”来到东莞后,李希既对这里的事物充满新奇,同时把握各种机会向负责的医生请教。“在医院,就算医生再忙,每周也会跟我们进行多次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由于学习氛围浓厚,每个交流的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李希记得,由于语言不通,带队的医生经常会在跟病人用白话交流后,再用普通话再次向他们讲解病人的病情及对应的治疗方法。
经过半年的交流培训后,李希回到昭阳区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开始将学到的技术在当地运用推广。“由于区域不同,思想观念也不同,我们刚开展这一项目时,很多市民都不了解,甚至质疑医院胡乱加收费用。”李希说,最后他们只能给每一位产后女性细心地解释,将这一技术的作用传播给她们。
李希告诉记者,自去年11月1日正式开设这一项目以来,至今已有超过800人进行体验,多数市民反映良好。接下来,昭阳区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打算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硬件设备,组建盆底肌康复治疗中心,同时充分利用经过交流培训的医生资源,带动其他人员的技术培训,将这一技术传播至昭阳区,甚至是昭通市。
学好儿科技术 关注儿童健康
在昭阳区中医院工作的徐礼贵,原本是一名消化科医生,由于当地儿科建设水平不高,以及出于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去年9月来到东莞后,他进入了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学习儿科技术,重点钻研小儿推拿、穴位贴肤等时下流行的技术。
▲徐礼贵与同事做技术交流
回到昭通后,徐礼贵与科室其他有相同技术的同事经过交流探讨后,形成了一个方案,提出要将儿科技术在当地完善壮大。在东莞专门调派专家到场指导的情况下,昭阳区中医院相继成立儿科住院部、儿科门诊部。
“当地的部分人有一个传统:许多相对轻症的患儿家长不愿首选服药、打针、输液。”徐礼贵介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很多孩子会选择中医疗法。他记得有一个刚出生60多天的婴儿出现“倒奶”情况,家长带着他来到医院选择做小儿推拿,“结果3天之后,孩子就有了明显改善。”
▲徐礼贵在为儿童患者诊治
徐礼贵说,东莞的培训经历除了教会他技术外,还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在孩子不配合诊治的情况下,他们还教会我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表情,不断改变自己的诊疗思路。而且东莞医生面对病人时,总是很有耐心地进行解答、交流,两者之间会形成平等良好的医患关系。”
实际上,李希、徐礼贵只是昭通向东莞选派人员往来的其中一部分。自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莞昭两地加强技术人才的交流往来,除昭通每年选派人员到东莞学习技术外,东莞在2019年也向昭通派出党政干部20人次,派出医生50人次、教师30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才7人次。
接下来,莞昭两地还将充分整合各自优势,出台《昭通——东莞双向劳务协作及人才培育工作计划》,深层次推进劳务人才协作,在昭通加大力度、强化有组织性地向东莞输出劳动力的同时,实施人才培育和精英回流计划,由东莞协助昭通对输莞优秀技工和管理人才进行培育,推动昭通籍优秀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资源返乡创业。
全媒体记者 冯灿宇 王子玺/文
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