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孝心少年”的正面效应

30.07.2014  12:22

  首席评论 耿银平

  当同龄人在享受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时,平远东石镇的16岁女孩林缘缘已经烧火煮饭、下田种地、照顾聋哑且腿脚残疾的母亲和还在读小学的弟弟扛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兴宁市黄陂镇岗背樟坑村南坑今年15岁的叶子媚,自小开始学做家务跟着奶奶干农活,帮奶奶撑起一个家;大埔县枫朗镇三溪村的刘婷婷携病母进城租房求学……本报“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专栏于7月23日开栏以来,孝心少年的事迹让人震撼,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关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孝心少年渡过难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孝心少年的家庭变故和生活磨难是不幸的,但反会成为他们历练坚韧、制造坚强的特殊土壤,这些“孝心少年”将苦难、挫折、辛酸、泪水吞到肚里,升华出坚强、微笑、希望以及无怨无悔的少年担当,释放出不怕艰难、敢于挑战的人生的气度和力量。正是凭借这种挑战和力量,他们走出了苦难和阴影,摆脱了困难的纠葛,而让家庭走向了平稳和幸福。

  孝心少年勇于担当的精神,就像一把利刃将各种拦截生活发展、和谐生长的拦路虎,通通击败。更将内在的自卑、绝望,通通扼杀在未然状态,最终战胜自己,走出恐惧、抱怨,走向了“心生”和希望,成为坚强优秀的人才。

  反观当下不少生活在温室里的孩子,独立意识仍然不强。有的青年明明自己身强力壮,却不愿积极担当,振振有词地主动啃老。据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这部分人自己的事情不是干不了,但偏偏要让家人或父母为他们来操办,无法在精神上独立,更别说挑战自我承受挫折,从而使得他们的人格气象矮化和短视很多。

  由此看来,孝心少年的精神更加难能可贵。我们应该放大他们的正面效应,多宣扬和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的独立精神,将他们当成人格榜样、道德榜样,让更多的青年成长为当之无愧的坚强者,不怕挫折,健康茁壮地成长为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