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4万村民2017年可喝上北江“放心水”

09.12.2015  10:49
原标题:北江以西片区4万村民将喝上“放心水

  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施工现场。

  虽有井水,但六合许多村民选择饮用山坑水,觉得更安全。

  水,生命之源!三水,因水而名,因水而兴。

  当城市之水已成寻常,农村之水情况又如何?

  近日,北江以西片区4万村民将喝上“放心水”的消息一出,顿时将我们的视野拉到这片区域,我们对农村水文章有了更多关注和更深思考。

  当自来水已成三水绝大部分居民身边的平常之物时,为何还有这样一片区域被缺少“放心水”所困扰;当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时,人口不少的农村,生活污水又将何去何从?

  这一次,我们将目光投向北江以西片区,聚焦农村水文章这一领域,关注这座三江汇流之城,如何为农村水环境打通“最后一公里”。

  当我们对自来水习以为常时,也许想不到,在三水北江以西片区,有4万村民仍饱受没有“放心水”可喝的困扰;同样让人难以想到的是,解决这一片区居民自来水的工程,曾需要高达8亿元投资,水业公司甚至100年都无法收回成本。

  虽然仅是一江之隔,但对于芦苞西河村、大塘六一村、南山六合、迳口片区的村民而言,“同是三水人,共饮北江水”却是一个难以达成的梦想,这也成为困扰4万村民以及当地政府多年的难题。

  作为六合村村民,南山镇六合村委会副主任戴焯辉感触颇深。2014年,戴焯辉等11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要求解决南山镇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议案》。事实上,类似议案早已不是首次提出,北江以西片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也不是新鲜的话题,但由于北江之隔造成的资金投入大、施工难等问题,该片区村村通自来水的事,迟迟未能解决。

  事情终于迎来转机:戴焯辉发起的议案被列入了三水区重点议案。2014年12月1日,三水区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实施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并将该项工作写入2015年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11月23日,该项目正式动工建设。依据建设方案,2016年将解决西河、六一片区的供水问题,2017年将解决六和、迳口片区的供水问题。

  梦想终于照进现实,村民们期待已久的“同饮北江水”,将要成为现实。

   现状 一户一井,仍需去3公里外装山坑水饮用

  76岁的李志明是南山镇六合村的村民。在他家走廊上,两个大大的矿泉水桶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事实上,在六合村,水桶、水井是村民家中的标配。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六合村的一个五金店,一个月就能卖出几十个装水塑胶桶。

  一口水井、两个矿泉水桶之外,在李志明的家中,记者也发现了自来水管道,但是李志明告诉记者,家中的自来水根本不能饮用,他们只会用来洗衣服、洗澡。为了印证自己的这一说法,李志明将一锅自来水烧开,烧开的自来水上有着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李志明指着黄色的锅底告诉记者,锅底的黄色污垢也是因为长期烧自来水形成的。

  “这个水不能喝,喝了容易有结石和炎症。”李志明告诉记者,他以前就曾饮用该自来水,但是身体器官出现炎症,医生告诉他可能和饮用水有关,所以他再也不曾饮用家中的自来水。

  该观点也得到了戴焯辉的佐证。1988年,当时的六合政府就投资建设了六合水厂,六合的自来水由六合水厂提供。“六合属于石灰岩地带,六合水厂取水也是通过钻井取水,所以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对人体有害,因而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戴焯辉告诉记者,在饮用该自来水的随后几年时间,六合村肾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每年村民体检发现肾结石的发病率比其他区域增加了3至4倍。

  “1998年以后,村民基本上都不喝六合水厂的自来水了。”戴焯辉告诉记者,村民们因此都在家中挖井吃水,从而形成了一户一井的格局。但是伴随着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农业养殖等问题,井水也慢慢不再适宜饮用。也因此,山坑水成为村民们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我都是骑摩托车去山上打水喝。”李志明告诉记者,现在他每隔两三天就会用矿泉水桶装山坑水回家饮用。

  对村民李玉荣来说,喝水并不那么容易。由于不会骑摩托车,李玉荣老人只能通过自行车去3公里外的山上取水。“每次来回都需要一个小时,真的很辛苦。”李玉荣坦言,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八九年,他做梦都期望能够喝上放心的自来水。尽管期待能喝上放心的自来水,但是李玉荣却并不相信能够很快实现这个梦想:“以前已经说过很多次通北江的自来水了,但是这么多年了,说一说就过去了。

  事实上,早在7年前,戴焯辉就和村两委干部一同参观过北江水厂,干净规范的北江水厂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是这个时候,戴焯辉就有了希望能够喝上北江水的期待。

  对于三水北江以西片区的村民来说,喝上放心“北江水”已经是多年的期待。

   困境 一江之隔让“同饮北江水”成为难题

  多年的期待,为什么却不断地失望?一条北江,既是地理上的间隔,也成为“同饮北江水”的最大阻隔。

  戴焯辉告诉记者,历年的人大议案中,都有关于北江以西片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议案。“上一届的人大代表也提出了这个议案,但是没能解决。”戴焯辉回忆,早在2009年,有三水区领导就已经提出了北江以西片区的村村通自来水问题,也曾表态推进该项工程,但最终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水区国土城建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08年始,三水拉开了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序幕。截至2014年底,三水通水受惠农村人口23.32万,按全区农村常住人口计算,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已超95%,提前达到了省、市的目标要求。

  “目前,未通自来水的自然村主要集中在北江以西片区。该片区由于地处偏远且横跨北江、自然村分布零散、人口稀少、部分村民通水意愿不强等原因,成为三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具体的解决方案,该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先后探索跨北江沉江DN800主管、建设分散式小型供水设施、扩建迳口水厂和六合水厂等方案予以解决。但是,跨北江沉江DN800主管方案由于技术难度太大难以实施,另两种方式由于村民强烈要求与北江以东片区一样饮用北江水厂自来水而搁浅。

  在戴焯辉看来,由于北江阻隔造成的资金投入大,是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最大的难题。“那个时候,油金大桥新桥还没有建好投入使用,油金大桥旧桥没有预算再承接两条管道的重量,所以没办法一边通车一边安装管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管道过江。”戴焯辉告诉记者,当时曾经有过测算,如果管道过江大概需要投入8亿元开展北江以西片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但这意味着水业公司100年都无法回收成本。

  人数少、用水量少、投资量大,这些都制约着北江以西片区村民喝上“北江水”的进程。与此同时,村民对于自来水接受程度不一,也是水业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时,有水业部门负责人表示,因为自来水管道入户需要一定的资金,有的村民意愿不高。

   破局 4万村民2017年可喝上北江“放心水

  在油金大桥旧桥上,摆放着许多自来水管道,工人们正在进行现场作业,这是三水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一个施工现场。流淌着“北江水”的自来水管道,将通过这座大桥成功跨越北江。

  2013年8月,三水油金大桥新桥建成通车,新桥不仅打通三水区西向肇庆、北向清远部分地区的交通通道,而且让北江以西片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有了新的机遇。“油金大桥新桥建好通车后,原有的油金大桥旧桥就可以不过车了,也就能够承受自来水管道的重量了。”戴焯辉告诉记者,北江阻隔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

  2014年三水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戴焯辉等11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要求解决南山镇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议案》。令他欣喜的是,此次议案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被评为重点议案,也推动了北江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进展。2014年12月1日,三水区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实施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并将该项工作写入2015年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

  经多方论证,三水最终确定了从北江水厂敷设输水管,通过旧油金桥两侧搭载过江管,以市政管网覆盖的方式实施北江以西片区(含南山镇、芦苞镇西河村委会、大塘镇六一村委会)村村通自来水的建设方案。

  依据具体方案,三水将从大塘镇区第三中学起,接驳已建成的北江水厂供水管网,铺设DN600管至旧油金大桥,于旧油金大桥两侧铺设2条DN500管过北江,然后延伸覆盖至南山镇及芦苞镇西河片区、大塘镇六一片区,中途设加压泵站一座。全长约89公里,主管网总投资约1.3亿元,建设期为两年。

  据悉,北江以西村村通水项目供水主管建设资金由三水区供水公司分期筹集,村内供水管网工程所需资金由区、镇两级资金全部落实。对于村民的通水意愿,三水水业公司正在收集自然村的通水申请,确定计量模式,对于暂没有通水意愿的自然村,在村前管预留通水接口,待村有通水意愿再实施。“主管网进村门口,村民们只需要把管道接进家,现在村民们经济条件变好了,基本上都很乐意。”戴焯辉算了一笔账:村集体经济出一部分资金以后,每户大概花费500元就可以将自来水接回家。

  11月23日,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动工建设正式启动,分别于大塘镇六一、芦苞镇西河、南山镇六合及漫江大道设置施工点同步推进。按照工作计划,2016年,该工程可解决西河、六一片区的供水问题;2017年可解决六合、迳口片区的供水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北江以西片区的4万村民将实现“同饮北江水”的梦想。

   延伸 三水农村“自来水”那些事

  2008年始,三水区拉开了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序幕。截至2014年底,三水区通水受惠农村人口23.32万,按全区农村常住人口计算,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已超95%,提前达到了省、市的目标要求。

  目前,未通自来水的自然村主要集中在北江以西片区。主要通过水塔供水、家庭自打水井获取饮用水,少部分食用山坑水。该片区由于地处偏远且横跨北江、自然村分布零散、人口稀少、部分村民通水意愿不强等原因,为三水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重点和难点。

  2015年,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并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该项目从大塘镇区第三中学起,铺设DN600管至旧油金大桥,于旧油金大桥两侧铺设2条DN500管过北江,然后延伸覆盖至南山镇及芦苞镇西河片区、大塘镇六一片区,中途设加压泵站一座。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其中主管网投资约1.05亿元,村内管网投资约0.25亿元),全长约89公里,建设期为两年。

  11月23日,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动工建设正式启动,分别于大塘镇六一、芦苞镇西河、南山镇六合及漫江大道设置施工点同步推进。预计2016年基本完成主管网建设,完成部分村内管网建设,2017年基本完成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水建设任务。即2016年可解决西河、六一片区的供水问题,2017年可解决六合、迳口片区的供水问题,最终全面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大管网全覆盖”的目标。

         记者手记

  “共饮北江水”寄托着的民生情怀

  “同是三水人,共饮北江水”,幸福可以这样很简单。这是笔者在采访中最深的感触。

  无论是李玉荣,还是李志明,对于喝上安全自来水的渴望,是那么的真实而迫切。但在迫切中,却又有着那么一丝的不可置信。也因而需要多次向他们解释,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真的开工了,喝上“北江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在现实的需求之外,“同是三水人,共饮北江水”这句话中,也饱含最质朴的民生情怀。在采访中,戴焯辉不止一次说到,我们都是佛山人,喝一样的水是最基本的要求吧?在笔者看来,这不应该是一个疑问句,而应该是一个肯定句,这也正是民生工程开展的意义所在。

  在六合村锅耳屋前的大榕树下,有一口井,戴焯辉告诉笔者,这口井名为太公井,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过去一整个自然村就依靠这一口古井取水,古井也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上世纪70年代后,有条件的村民开始在自家打井。到2000年,基本已经是一户一井的格局。现在,伴随着期盼已久的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入实操阶段,村民们的生活将迎来新的变迁。变迁的背后,正是村民追求幸福生活、市民情怀不断激发的真实写照。

  在市民情怀中,其实也有着对家乡不断发展的认可。在谈及六合村乃至南山这几年的发展动态时,戴焯辉赞赏了一番。尽管相比周边区域,六合乃至南山不是很富裕,但是向上的趋势无疑让他欣喜,而这也构成了他渴望平等的情怀中的一部分。在戴焯辉看来,对于未来发展的期许,也值得让人不断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无论如何,梦想照进现实,对于北江以西片区的4万村民来说,共饮北江水终于要成为现实了。现在需要的期盼就是,工程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如期完工。(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