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应成为 双向理解的平台

30.07.2015  00:37

上周末,东莞市委宣传部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政务微博综合排名成绩。除了如@东莞天气、@虎门太平等几个熟脸之外,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政务微博已随着微博热度降低而减少更新,垫底的东莞市体育局、市食药监局等政务微博更是出现数月无动静。

政府职能部门虽然数月不更新微博,但依然有不少人在上面急切问询。那些无人回复的问题,虽然未必影响到事情的解决,但最少也就冷落了老百姓借助这个平台问政咨询的热情。

冷落政务微博的理由有许多,人力成本、实际效果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再更新或者懒得更新的理由。不过,从政治层面来讲,民众有需求,则职能部门就没有忽略的理由。而且,通过微信微博直面民众,是一个大的趋势,是简化程序、提升效能的必走之途。对政府而言,这不仅节约了有限的办公资源,也方便了群众办事,是真正能提质增效的捷径。

道理如此简单,通过政务微博与民众的互动,率先提出问题的民众固然能解决问题,而随后一大批类似诉求的民众就不必再就同一问题进行咨询,也不必因一点事情就涌到政府职能部门来,或者打热线电话咨询,因为,热线的接入率也是有限的。

政务微信微博的利用,同时也是对政府部门履职情况的电子屏。问题解决没解决,在这个平台上,一目了然。当然,也许正因为可以如此直观显示办事情况,才导致职能部门心有顾忌,不甘如此被动才有意冷落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作为纳税人,可能更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直观显示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的信息显示器。

只要长久运作这样一个平台,必然产生很好的沟通理解作用。我们必然认同,除了抽象的你问我答的文字,职能部门更应看到政府与民间情感在交流,信任在滋长。倘若没有了这样的直观平台,了解都艰难,谈何理解?

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职能部门放弃权威信息渠道,很有可能给小道消息留下传播及繁衍空间,影响自身公信力,加大社会风险。两月前,某品牌饮料被人投毒,这一消息在微信上刷屏。真相却是姗姗来迟。如果借助于政务微博,迅速公布涉事地点,发生范围,处理结果,必不至于人人谈某饮料而色变,凭空丧失了许多人餐饮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