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别圆桌汇》推出第十六期 政协委员探讨雾霾治理的“广东经验”

27.05.2014  14:10

人民网广州5月27日电 (钟哲 刘圆)近日,广东省政协办公厅与人民网广东频道联合主办的《界别圆桌汇》推出第十六期节目,广东省政协的三位委员共同探讨广东省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广东省政协科学技术界界别发言人、中山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院长杨中艺解析了PM2.5的主要来源,他指出,推动绿色出行、管好小型企业偷排偷放是控制雾霾的关键;龙丽娟、李适宇两位委员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地市联防联控等角度分享了广东省治理雾霾的经验。

探索雾霾治理“广东经验”:珠三角联防联控值得借鉴

"河流还有一定的边界,但是空气是没有边界的。广州的空气可能一下就跑到清远去了。"李适宇在节目中谈到,环境管理工作一般采取属地管理模式,各地市分别治理,但是大气污染具有无边界、可流动的特性,光靠单独一两个城市治理的话,效果不明显。

李适宇认为,由于珠三角城市同处广东省内,在行政协调方面相对简单,这是珠三角城市群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优势所在。"城市合作,规划和发展产业,从而带动周边城市。在这种大的战略方向下,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环境保护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这些经验也值得我国其他城市群借鉴。

揭秘广州PM2.5:工业污染废气占比1/3 小企业乱排放是管理难点

据杨中艺介绍,广州市环保局日前公布了PM2.5来源分析的初步结果。通过对去年第四季度广州空气中PM2.5污染物来源分析显示,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工业源(33.09%,主要为燃煤电厂、锅炉等)、机动车污染(23.14%)、生物质燃烧(13%)和扬尘污染(10%),其他污染源占20.77%。

杨中艺指出,目前政府对企业的监管相当严格,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约束性指标都很明确。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小型的、分散的企业相对而言更难以管理,监控成本很高。

有的很简易的厂房,甚至连烟囱都没有,工业废气就从厂房里直接冒出来。”杨中艺认为,这种简易作坊式的企业数量很多,其偷排偷放的污染物很难管理,任务相当艰巨。龙丽娟则表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公众自发参与监督举报工作,更好地管理小作坊式的企业。

谁污染谁治理”问责到个人 日本环保经验值得学习

杨中艺表示,作为中国环境保护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经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根本原则。“比如说,垃圾分类收集以后,我们的生活成本会提高;用干净一点的燃油,我们要多花一点汽油费。因为我们的日常行为已经导致了污染,我们就应该乐意去付这个费用。

李适宇在节目中向网友分享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见闻。“我在日本读书时的老师,从京都到大阪上学要走40多公里。他有车,但是不开车。”李适宇说,他的老师只有在有同伴或者有物品需要乘的时候,才会开车前往学校。

日本人喜欢喝茶,但是我的老师从不喝易拉罐装的乌龙茶,他觉得为了这一口茶而丢掉一个铁罐子,非常不环保,有罪恶感。”李适宇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要自律到这个程度,但是只要人人稍微对自己的行为加一点约束,事实上就能减少很多污染物的排放。

治理雾霾环保先行 委员倡议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

近年来,杨中艺四次递交提案,倡导电动自行车的推广工作。据杨中艺介绍,电动自行车是指自重在40公斤以下,时速不超过20公里,利用电能驱动的自行车。他强调电动自行车和其他电子化的摩托车不同,在限制时速的条件下,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出行方式。

据杨中艺介绍,用电动自行车出行,在同等距离的情况下,消耗的成本比开车下降25倍,排放的污染物也会下降同样的比例。在广州区域,一个人驾车出行的次数占机动车出行次数的50%至60%,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资源浪费。在问卷调查中,有30%的参与者表示愿意选用电动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

委员寄语

节目最后,政协委员们各用一句话,寄语广东治理雾霾的下一步工作。

杨中艺:我觉得反思很重要,就是希望从政府到我们每一个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行为,对我们整个环境质量是不是负责任的。

龙丽娟:环保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企业、个人应该各尽其职。

李适宇:我们从政府到企业,到我们市民个人,都要积极地参与这个过程,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本期《界别圆桌汇》节目,三位委员与主持人一起在节目中探讨雾霾治理的广东经验。 宋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