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购”试点 镇内公交改革回归公益

30.05.2014  10:07

  截至今年4月,东莞共有经营镇内(含松山湖)公交的企业30家,以民营为主,共有镇内公交线路292条,镇内公交车2749辆。东莞时报资料图记者 陈栋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6月30日,东莞镇内公交的线路牌将集体到期。在东莞进行公交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镇内公交,除了试点统筹水乡5镇的公共交通,剩下的23镇将维持“一镇一公交”模式至2019年6月30日,这也意味着民营公交经营公司经营镇内公交的模式也将维持到这个时候。

  但民营性质的弊端显而易见,公交的公益性无法得到保证,各种矛盾也因此而来。为了实现公交公益性的回归,一些镇选择提前进行镇内公交改革。目前,大朗镇已基本完成对镇内公交经营权的回收,厚街则提出要在今年底前完成“镇政府办公交”。有专家认为,镇内公交的公益性回归是一种趋势。

   巨变

  全国领先的“一镇一公汽”城市

  东莞是全国首个实现农村公交化的城市。

  2004年5月,《东莞市镇内公共汽车发展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要求以“一镇一公汽”为原则,尽快启动镇区公交服务网络规划建设。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东莞28个镇中有27个镇完成了镇内公汽发展规划,共批准开行线路169条,投放车辆千余台。

  虎门镇在2004年底成立了虎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并斥资4000多万元购买了120台新车投入运营,49台旧车全部淘汰。新车的投入,使虎门的镇内公交线路从3条增加到7条,而且增加站点,缩短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市民的出行因此便利许多。而在“一镇一公汽”政策出台之前,并不是所有的镇都有镇内公汽,即使已经拥有镇内公汽的镇,也是线路少,车辆少。当时,跨镇公交成了镇内公共交通的主力军。

  如果说,“一镇一公汽”给东莞的镇内公交带来一个质变,那么2006年9月,东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则给镇内公交的发展又带来一个巨大的量变。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目标就是,2007年底实现“村村通公汽、路路有公汽”,公交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公共交通也连续多年被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到2011年,全市共有镇内公汽2677台,线路335条,基本实现“村村通、路路有”以及公交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截至今年4月,东莞共有经营镇内(含松山湖)公交的企业30家,以民营为主,共有镇内公交线路292条,镇内公交车2749辆。

  经多年发展,东莞公交系统的核心城区、跨镇公交和镇内公交三级运营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发展公交服务网过程中,东莞创造性地实行市场化经营的管理模式,充分依靠民间资本。

   弊端

  市场化经营难以避免逐利本性

  民营资本,逐利意识强烈。

  虎门交通分局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市场化使各镇的公交运力大幅加强,但市场化公司更趋向于追逐利益,忽略公众利益,“一镇一公汽”的实践过程中,与其出台时的初衷发生了一些偏差。

  大朗镇的镇内公交就曾因为层层转包,产生诸多问题,而被市交通局点名批评。

  2003年,大朗镇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朗公汽公司”)开始经营镇内公交,这家公司属于私人经营。

  “我去应聘的时候,还要交5000块钱的押金。”公交司机阿才(化名)在2007年成为大朗镇1路公交车的司机。

  阿才清楚地记得,他到大朗开公交车时,全镇总共有5条线路,其中两条线路一直由大朗公汽公司运营,另外3条线路则经过多次的转包。阿才说,大朗公汽公司当时称,这不是承包,而是请人管理。

  2010年的某一天,一个老乡找到还在东北老家的小松(化名),说在东莞有一个公交车的生意可以做,要不要一起去发财。“当时说买一台车20万,然后每个月分红6666元,合同期五年,等合同期满可以净赚20万。”小松觉得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就跟老乡一起来到东莞大朗。

  在入股后的前两年,小松确实感到这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对阿才来说,投资人是赚钱了,但公交车的服务质量却不行了。“为了让更多的人坐车,公交车随叫随停,碰到老人和小孩等可以优惠乘车的人,有时候就会选择拒载。”阿才说。

   对策

  政府办公交,水乡片5个镇先试点

  市政府也意识到市场化经营可能会出现一些弊端,因此陆续出台《关于财政扶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将公共交通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逐步推行政府主导、市场化经营的双轨制。去年,东莞市交通局公布了《东莞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框架方案》(以下简称“框架方案”),东莞市公交体制改革将于今年启动。

  根据框架方案,东莞市公交体制改革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线,建立“决策”、“管理”、“运营”、“评价”四层公交管理架构,实现管理对决策负责、运营与管理分离、决策由评价支持的分工明确的公交发展体系,即公交运营主体不管是哪种经济性质,只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的,都必须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并接受管理层的监督和考核,考核结果将与公交运营主体获取的服务费用挂钩。根据改革部署,本次改革,选择核心市区、跨镇公交和水乡片区5镇(中堂、麻涌、道滘、望牛墩、洪梅,下同),作为公交运营改革的试点,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市交通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称,除水乡片区5镇外,其他镇将维持“一镇一公汽”模式至2019年6月30日,同时,对镇内公汽2014年6月30日到期的后续工作,包括经营主体的性质,将由属地镇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自主处理。

   但有些镇已经率先启动镇内公交的改革。

  抉择

  政府办or民营办,各镇选择不一

  对于公交改革,大朗镇的选择是,将公交经营收回镇办。

  2012年7月,围绕大朗镇内公交的经营,挂靠人与挂靠单位产生诸多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大朗镇政府决定将镇内公交收回镇属企业来经营。大朗镇公汽公司就是镇属企业,经营大朗镇的公共的士,大朗镇政府研究决定,将镇内公交的经营也交给公汽公司。到目前为止,大朗镇已有10条线路,共140台车,由大朗镇公汽公司负责运营,剩下一小线路,9台公交车也将被收回。大朗镇公汽公司的叶经理说,2004年在“一镇一公汽”的政策下,各镇都开通镇内公交,而到今年6月份,大部分镇的镇内公交线路牌将陆续到期,不少镇都准备把镇内公交收回镇属企业去经营。

  厚街就有“镇办公交”的想法。目前,厚街镇的镇内公交由两家民营公司负责经营。厚街镇委书记万卓培说,厚街将利用全市公交统筹的有关政策,把这两家公司对镇内公交的经营权收回镇里。

  与大朗镇紧挨着的常平镇,则有不一样的选择。常平公汽公司的叶经理说,线路牌今年6月份就将到期,目前常平已经确定,镇内公交继续由常平公汽公司经营,经营期限至2019年6月30日,合同期满后政府进行收编。他说,根据他的了解,目前除了大朗、黄江等少数镇街,大部分的镇仍然选择与民营公司续签合同,等5年之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收编。

   具体步骤

  水乡5镇统筹,是整合全市公交第一步

  今年以来,市交通局发挥牵头作用,在稳步推进公交体制改革。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水乡片区5镇(中堂、麻涌、道滘、望牛墩、洪梅)公交资源,组建水乡公交公司统一经营,则是整合全市公交的第一步。

  组建水乡公交公司统一经营,将使得水乡交通更便利。对于市里提出的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水乡片区5镇的公交资源,水乡片镇街也表示期待。

  麻涌镇交通局相关负责人称,组建水乡公交公司统一经营的做法,将让麻涌与其他水乡片镇街、市区之间的通行方便很多。这一做法将优化公交线路,群众出行会更方便,同时时间耗费更少,交通带来的便利对麻涌镇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麻涌公交覆盖率达100%,市民出行还算方便。但镇公汽公司运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经营管理成本高。同时,因该镇内外地人减少,司机转行多,请司机难,司机数量减少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困难。

  将水乡5镇公交资源进行整合,统一配置水乡片镇街的公交资源,对于上述经营管理成本、司机等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水乡片区公交资源整合发展这一尝试,东莞市中和汇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秋阳称,就他个人看法,东莞镇街比较多,全市把所有镇街的公交资源统一来管也比较难,可以考虑把东莞镇街分成几个片区进行公交资源的统筹和整合,进行独立的运营,比如像水乡片区的统一整合。

   专家说法

  市场化后,公交公益性的回归是趋势

  目前在东莞,几乎全部的镇内公交都是民营资本控股甚至全资经营。等待时间长、公交服务差、公交线路不足都是市民长期以来反映的问题。提到民营企业办公交带来一些问题的原因,李秋阳称,民营企业办公交主要以盈利为目的,一些线路乘客少,赚钱少发车也少乘客等待的时间自然就长。另外,镇街多个公交公司比较分散,没有根据市情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也是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李秋阳认为,公交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不能仅仅以追求经济利益来办公交,公交改革让东莞公交实现公益性的回归很重要。

  对于公交民营转公办的做法,李秋阳称,政府办公交,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成本高、效率降低、资源浪费等。他认为,新问题的出现也有解决之道,比如对司机工作效率低,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其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秋阳认为,不管是政府办公交(镇属企业经营)还是民营企业办公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完善的规章制度都很重要,并不是说民营办公交一定办不好,政府办公交一定办得好。

  他表示,公交经过市场化发展后,迫切需要回归到其公益性的本质,要为市民提供适应其出行需求的公交服务,让他们出行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