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媒:政府应对不力 日本核废料处理进死胡同
中新网12月3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撰文称,自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核电就成了令日本社会惴惴不安的话题,各界围绕核电去留问题的议论不断。但伴随日本政府陆续重启多个核电站,比起是否“去核电”的议题,如今更紧迫的是如何处理成堆的核废料。
文章指出,核电事故已经过去4年多,但日本民众对于核电安全性的恐慌和不安,仍然没有消除。不仅如此,最近日媒关于福岛县患甲状腺癌儿童数量飙升的报道,再次把日本拉回了“核电安全危机”这一严峻现实中。
日本核废料处理进死胡同。
说起核电带来的安全问题,防灾减灾安全体系等可以一步步来,但是四处堆放的核电废料却一刻也等不得。因为这些核废料就如同“放射源”,时时刻刻都在释放有害物质。
然而直到现在,日本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方案仍处于“难产”状态。不要说核废料,就连核污染土的运输和保管,都被各地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让核废料的最终处理变得希望渺茫。
文章称,由于日本地方政府出于民意和当地实际考虑,纷纷选择推诿和逃避,国家出面统筹解决,似乎成为唯一可行的方式。目前,日本政府着力推进的相关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化运营核废料再循环利用事业的主体。
日本 经济 产业省决定,将运营主体由日本原燃公司移至新的法人,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家干预和监督。另一个是探讨建立核废料的最终处理场。相比之下,更加关乎大局的第二项举措却止步不前。对此,不少日本专家批评指出,解决目前的核废料问题,对于日本来说接近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近,芬兰在世界上首次批准建立核废料最终处理场,引发日本业界高度关注。与日本不同,芬兰并不对核废料进行再处理,而是选择较为安定的地层、在不影响正常开发的地下400米以上深度进行掩埋。不过,即使日本想采用“芬兰式”的处理方法,也不现实。
福岛核电站。
文章指出,首先,日本各界要求证明掩埋点和掩埋做法的“永久安全性”。日本针对最终处理地选址等问题的论证和探索迟迟难下结论,正是因为无法确认“永久安全性”。可是,这世界上的什么技术与设施,能被证明“永久安全”。因此,日本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偏执的“思维怪圈”。
二是日本核燃料的最终处理,很难获得地方的理解和接纳。日本的地方高度自治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主要对当地民众负责,有权“肆意”向中央政府说“不”。核废料本就是个烫手山芋,加之核电事故的教训,让日本政府很难获得地方政府同意,并开展必需的事前地质勘探、调查和信息收集工作。
三是日本希望通过“民主讨论”拿出结果。不仅日本社会各界,就连日本执政党内部对核电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无法真正统一。谈到核废料处理问题,各方更是吵成一锅粥,谁也说服不了谁。喋喋不休的“民主讨论”从另一方面看,就是没有日本政治家愿意为核废料处理问题负责,也只能永远讨论下去。
文章最后指出,抛开安全性不说,核电运用与核废料处理绝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与能源、就业、税收、地方活力等问题密切相关。
而日本政府迟迟难以拍板拿出方案,除了台面上种种看似无奈的原因外,根子还在于日本政客从中看不到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愿意为这一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真正负责。不然,看一看前不久刚通过的新安保法案,即使民怨沸腾、反对声一片,也还是有人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相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