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无须操心私企“立长幼”

29.05.2014  18:10

        富二代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与经营模式,只要是法律允许的,那就无需政府操心。

       日前,广东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国企挂职生涯,恢复了“自由生活”。自去年11月底,佛山市委组织部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其余均是年纪相仿的“创一代”。(5月28日《北京晨报》)

       政府操心民企接班人,天南地北的网友颇不看好。网易网友@hw3202更是对此惊诧莫名,并质疑当地政府部门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做的专门乱做。

       最困扰人的问题,不是担心富二代浪费了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及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是到国企能学什么,这是无数网友纠结于心的问题,也是透过新闻报道文本所流露出的浓浓的忧思。伫立长江边上,长江日报报业旗下长江网即是此中代表,批准沈威发声《“富二代”挂职国企,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字里行间全是不胜忧郁之情:政府想要帮助民企培养接班人,出发点倒无可厚非,不过怎样保证“富二代”们不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具体方式还待商榷,何况还有无孔不入的官僚主义。

       怎样培育富二代接班,不少地方政府焦急之情都溢于言表。江苏省在几年前就有类似探索,以党校培训等方式来集训1000名“富二代”;而市场上也有各种针对“富二代”的培训班,但均有浓厚的经济目的或实践性差等问题。看来,不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为这富二代如何接班操碎了心。

       禾刀曾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对此类问题的看法,认为相较于靠政策靠垄断撑饱肚子的国企而言,民企生存发展经验理当更符合市场竞争特点,并担心国企会否把“会哭便有奶吃”、以垄断胁迫政策等坏毛病当经验传染给民企。再者,如果跳出这种单向培养民企“二代掌门人”的狭窄思维,真正讲市场化生存经验,国企“掌门人”倒更有向民企虚心取经的必要。

       老文章可以新读,受益仍是良多。网友们翻出《南方都市报》去年的旧文,更是将佛山国企的老底掀起。文章指出,佛山市检察院2013年发布报告,从2009年到2012年,当地国有企业有63宗职务犯罪案件,“国企职务犯罪存在窝案、串案现象突出,财务人员成为高危涉案人群,普遍私设‘小金库’等乱象”、“国企权力过度集中,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力”、“国企往往管理方式滞后,违规操作现象严重”,这样依赖垄断保护、问题重重、管理滞后的国企,民企二代不学也罢。

       政府部门操心天下事,既担心富二代信仰灭失,又担心国家财富流失,从而自加压力,要将富二代培养成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样的初衷,很难说其不当,这样的政治正确,也颇难让人置喙。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富二代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与经营模式,只要是法律允许的,那就无需政府操心。一意孤行要为富一代培养富二代,这足以说明政府部门自信过于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部门思维的狭隘,帮助民企,可以助其实现转型,并非一定要搞成世袭制;更让人心生警惕的是,仆夺主位,私企还能不能有自己的人事权利。

       回到原点,政府有政府的操心领域,私企有自己的转型路径,接班人有自己的培养模式,真正要实现一点交集,体现政府的关爱,还是对私企多一点政策辅导、金融扶助,少一点关卡,千万不要操心人家立长立幼的事情。以现实来看,私企接班人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构成他们施展管理水平瓶颈的,不是其本身能力问题,而是我们外部环境的逼仄。政府真正关心民企发展,大可以不断以身作则,改良社会文化,形成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办事氛围,而不是国企那一套官僚体系与人浮于事。再说,国企远远没有达到能为人师的地步,不是吗?(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