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牵“红线” 企业和社会组织“相亲”
两杯水手语研究中心今年4月1日于罗湖注册,目前有5名工作人员,专职人员只有1名。上周,他们的“遥声远程手语翻译服务”项目在罗湖首届公益慈善项目对接计划中成功获得企业超过14万元的资助。
“之前我们为聋人提供现场翻译服务,但这种方式效率低、受众少,所以一直想做一个远程翻译服务项目,因为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实施。”项目负责人元梓扬说,计划与银行、医院等合作,由深圳、上海等地手语翻译员通过平板电脑远程视频为前来办事的聋人提供翻译,拿到资金后,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在罗湖落地。
政府当红娘,打造一个类似于“非诚勿扰”的平台,在第三方机构、相关专家的指点下,爱心企业与社会组织相互了解、磨合、牵手。日前,罗湖今年启动的这项对公益慈善模式的创新探索告一段落——最终的对接会上,共有15个公益慈善项目与8家爱心企业配对成功。
“作为罗湖今年社会组织专项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搭建平台,解决目前公益慈善领域社会资金参与比重较低、资源多样性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罗湖区长聂新平表示,罗湖在深圳率先探索打造首个“慈善相亲会”,目的是希望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组织的服务价值契合,最终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公益慈善项目。
“能否具体解释一下流动儿童的定义?”“受益人群主要是6岁到14岁的流动儿童,计划如何筛选参与人群?通过什么渠道招募?”“如何衡量项目产出和社会效益?用什么测量工具?”这边,企业代表和专家们抛出一个个问题;另一边,“青春营地——亲子成长营”罗湖区来深流动儿童关爱项目的负责人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8月初,对接计划进入实地考察阶段,企业负责人和社会组织负责人聚在罗湖社会创新空间进行了当面交流。而在此之前,社会组织已经带着各自项目参与了项目初审、现场答辩等环节。一路走下来,在对接会之前,最初95个社会组织申报的124个公益慈善项目被筛选后剩下22个。
社会组织带着好项目来“融资”,企业带着资金来寻觅好项目,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唱主角”,还有众多参与者——计划由罗湖区社工委、区民政局、区慈善会具体承办,罗湖区光合春田社会组织联合发展中心全程提供支持,在各个环节,还有众多公益慈善领域人士、财务等领域专家、媒体人等第三方力量的身影。
“政府搭台,第三方专业力量为双方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促成辖区爱心企业资源、优秀公益项目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大家都有事情做”,罗湖区民政局局长吕毅将这一模式描述为“非诚勿扰”模式。
在他看来,这样的公益慈善模式是对辖区公益慈善资源的盘活,不仅可以使社会组织获得项目资金,在社会组织之间、项目之间形成竞争态势,也会促使社会组织做更深度的调研、精确抓取社会需求、优化项目,对于企业来说,该平台也为其从事公益慈善提供了多元化选择,“这是一件多赢的事”。
“罗湖的慈善会过去在老百姓眼中和红十字会是一个性质,是官方机构。”吕毅透露,在过去几年的“大爱罗湖”扶贫帮困中,罗湖慈善会已经开始在“去行政化”方面探索,以此次对接计划为契机,罗湖慈善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将来慈善会将成为独立于政府的社会法定机构,更强调其专业性、公信力,主要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平台作用”。
让社会组织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胡小军分析,罗湖的公益慈善项目对接计划对于公益慈善模式的探索意义有三:第一,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充分激发各方的能量,打造本土公益生态的创新;第二,改变了过去大部分社会组织主要靠政府购买服务存活的状态,让社会组织利用对接会这一平台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第三,在争取企业资助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的项目设计能力等专业能力会得到提升,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社区党政社群共治资金的使用谁来申报?除了本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还有社区的社会组织。申报后,决策权在居民议事会。”吕毅认为,在罗湖,社会组织、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工是连接在一起的,在涉及居民的事务上是“三社联动”,而目前这一链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还是社会组织。
罗湖区社工委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罗湖区民政局登记和备案的社会组织1318家。其中,登记的社会组织大部分为教育培训类和老人协会类,社会服务类偏少。“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还需要时日,我认为目前罗湖的社会组织的能力还远没有达到能够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程度。”
社会组织改革是罗湖今年五大改革之一,除了从顶层设计上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松绑”,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成长成为改革中另一项重要任务。对接计划中,诸多细节的设计也有意在这方面作文章。“对接会之前设计加入了工作坊环节,项目负责人互相看项目、提建议,还有管理、财务、市场等领域专业人士为项目负责人进行指导、培训。”罗湖区光合春田社会组织联合发展中心项目总监黄源介绍。他观察到,很多项目的共性问题都和能力相关——“没有识别出真问题、真需求,可能还是停留在表面层面”。
“过去我们长期参与大爱罗湖结对帮扶项目,主要关注扶贫济困”,深圳市龙园山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冰岩说,虽然项目多元化和质量在业内人士看来仍有提升空间,但在企业看来“许多项目很新鲜”。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救在身边’社区增能计划”,关注女性发展的“巧手拼明天——女性拼布就业技能提升计划”,关注儿童阅读的“‘乐’文书香阅读下午茶计划”……这些对接成功的项目都将在罗湖落地,而居民将成为受益者。
■声音
“今年社会组织报过来的项目中有关注儿童、妇女等群体的,深圳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空巢老人比较多,今后关爱老人等方面的项目也可以有所涉及。”
——深圳市龙园山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冰岩
“希望在明年的对接会上能看到更多深挖社区居民需求的优秀项目。我觉得今年参与对接计划的爱心企业数量还不够多,而且有一些辖区内的大企业没有参加。优秀项目足够多,才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参加。”
——深圳市乐安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杰
“这次企业感兴趣的项目大部分还是助残服务、救助帮困类的,一些落榜的项目很多是比较新的,可能企业还没能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比如关注性侵、倡导母乳等项目,在我们看来这些项目其实都很好。希望主办方能对这些冷门项目加大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关注这些冷门项目,不然,今后社会需要、但没有人干的事还是没有人干。”
——遥声远程手语翻译服务项目负责人元梓扬
“希望企业可以再早一点参与进来。企业越早参与,社会组织就越能尽早从项目设计上和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完善项目。这次企业在实地考察的时候才参与进来,社会组织再对项目进行大的改动,难度大了不少。”
——“‘乐’文书香阅读下午茶计划”项目负责人刘冰
“要让企业觉得投入不是打水漂”
“慈善相亲会”
背后的故事
把公益组织和企业凑在一起,在政府的撮合下来一场“相亲”——听起来有些“脑洞大开”?这场公益慈善界的“非诚勿扰”却得以在罗湖成功举办。经过近半年的酝酿、运作,15个公益慈善项目与8家爱心企业配对成功。
这背后,既有“中间人”十分敬业的大力“撮合”,还有社会组织、企业双方的努力“磨合”。
企业:“开始尝试现代公益慈善”
“做好事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在彭成奥康德集团副总裁、新加坡国际德智教育中心负责人彭小君看来,大部分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对公益慈善的投入,而罗湖此次搭建的对接计划平台对企业来说是“提供了更多选择”。全程参与了对接计划全流程,她最终选择资助“‘乐’文书香阅读下午茶计划”。
从“输血”到“造血”,在此次对接会上,有不少企业跳出了过去捐款扶贫帮困的传统公益慈善模式,开始尝试现代公益慈善。
“我们一共支持了三个项目,投了30多万元。”崔冰岩同样表示,企业更加欢迎可持续的项目,“不希望资助一个项目,一年后不了了之”。她介绍,此前龙园山庄物业管理公司做慈善“基本还停留在捐款这种方式”,前年公司开始参与“大爱罗湖”项目,资助了40个贫困学生。今年“大爱罗湖”从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加入公益慈善项目对接的内容,公司就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
“很多企业都在陆续扩大涉足公益慈善的范围,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深圳市乐安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杰告诉记者,当下有不少企业试图突破过去传统的公益慈善模式,但普遍缺乏专业力量,也缺乏对接优秀项目的渠道,“好项目会很抢手,这次对接会上就有一家企业和我们报了一样的项目。”
“企业从事教育领域的业务,所以对所选项目有一定认知,其他企业对一些很新颖的项目不一定有认知”,彭小君认为,企业虽然有尝试现代公益慈善的兴趣,但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此次对接计划中,政府、第三方机构先帮企业进行了第一轮筛选,又通过后面几轮考察环节让企业和社会组织充分沟通,加深企业对项目的了解,“让企业更有信心,觉得投入不是打水漂”。
崔冰岩发现,由于企业对一些公益慈善领域还是不够了解,一些被专业所看好的项目最终却没有企业选择,“理念的变化需要时间,企业也在不断学习,只要是好的项目,总会有企业关注”。
社会组织:“对接成功与否都有收获”
“‘乐’文书香阅读下午茶计划”项目负责人刘冰是文锦社区青年义工队的一名义工。此前,这个为低收入家庭打造的读书会项目一直在社区里“艰难地开展”,却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之前项目存活要靠居委会扶持,我们希望借助大爱罗湖这样一个平台,获得企业资助,把项目推广出去。”刘冰发现,在参与计划的过程中,除了资金,他们还收获了更多。“在沟通过程中,企业认为一个月做一期,活动影响力度不够,就提出为我们提供更多场地、管理支持等资源,希望让更多孩子受益。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借助企业的资源,我们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台阶。”
而他们的项目在一轮轮的论证、修改中变得更加清晰。“原来不太会做项目,想什么就写什么,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会了系统的项目设计逻辑,如何设定目标、设计流程、表达项目产出等。”
“在项目答辩阶段,我们发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没有考虑得很充分,后来在和专家、其他社会组织小伙伴的讨论中理顺完善了项目。”遥声远程手语翻译服务”项目负责人元梓扬说,从“采用两个翻译加上志愿者”到“整合其他地区的翻译员”等细节的改变,他们不断完善项目,甚至考虑到与银行合作时制定的操作指南、排班表等。在短短几个月,“一个想法”蜕变成了真正可以落地实施的项目。
即便未能成功与企业“牵手”,不少社会组织也觉得参与对接计划的过程很有价值。绿典环保促进中心理事长李东得告诉记者,此次他们带去的“垃圾减量分类示范标杆社区建设”项目最终没有得到企业支持。“我们回来也做了总结,认为原因可能是此前一直是政府购买服务,偏向于跟着政府走,更注重形式上的东西,企业有他们的眼光,更注重项目实效。”
李东得说,今后他们将考虑设计更多“接地气”、有实效的活动,引起居民对垃圾减量分类的真正兴趣,并从细节设置上加强企业的参与感。“社会组织不能只靠政府资助,我们需要寻找一条能自己造血的道路,充分利用企业等社会资金,因此要寻找一个能让企业、政府、社区居民都认可的平衡点。”
“中间人”:“专业红娘不能偷懒”
过去“大爱罗湖”主要针对结对帮扶,罗湖区慈善会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前期到各个社区进行摸底,把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收集成册,动员企业去“认养”这些困难家庭。“之前容易打动企业,因为疾病和困难就摆在那里,现在社会组织做的很多项目不是直接针对困难家庭‘输血’,而是‘造血’,这需要花时间让企业深入了解。”
回顾过去几个月的忙碌,罗湖区慈善会秘书长范晓华感慨,“要当一个专业红娘,一点都不能偷懒”。
角色定位转型了,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对我们的能力也是挑战”,范晓华介绍,作为此次对接计划的红娘,罗湖区社工委、区民政局、区慈善会花了很多心思。
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请罗湖区光合春田社会组织联合发展中心来组织完成,对项目筛选、完善后,在座谈会、项目考察环节再邀请企业介入,之后再邀请企业对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考察,“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次上门跟企业沟通,因为有些企业没有时间参与现场考察,就委托我们考察,我们需要及时将考察情况向企业作解释说明,服务到家。”
“作为红娘,关键是得熟悉每个项目,也要充分了解企业诉求,我们自己要先做到胸有成竹,在适当时候主动向企业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提高对接成功率。”范晓华说。
“相亲”成功后,“中间人”仍有工作要做。在此次对接计划中,慈善会还将在接下来扮演者监督者的角色——在企业拨付资金后,资金将先转到慈善会,前期由慈善会拨付60%的项目资金给社会组织,经过第三方对项目的中期评审后,后续再拨付其余40%款项,“中期评审结果如果显示项目比预期做得好,企业要追加预算也是可以的,如果偏离目标,余款不予拨付”。
统筹策划:吕冰冰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