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给力” 企业“发力”

15.12.2015  20:32

12月12日晚,中央电视台 财经 频道《 经济 半小时》栏目聚焦东莞,以《东莞代工升级记》为题,报道了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本报报道,该报道以工业区门口的一间小店为切入点,以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为样本,展现了东莞代工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开发自主品牌、推动机器换人,逐渐走上设备升级、产品升级之路。报道指出,升级之路背后离不开东莞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机器换人”、转型升级的大力支持。

政府“给力”、企业“发力”,升级之路离不开地方对于转型升级的支持。前日,为期三天的2015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在东莞降下帷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东莞始终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作为引进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某种意义上,徐建华的这番致辞,不仅仅是为“科技周”做的应景讲话,也是为《经济半小时》栏目所指的东莞升级之路,做出的一个详尽透彻的背景说明与逻辑阐释。

事实上,正如央视栏目以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为样本所做的剖析,东莞的转型升级,也正是这座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缩影”的奇迹之城,所背负的沉甸甸的命运与历史责任。30多年来,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和产业发展模式,既享受了因经济奇迹增长所带来的巨大荣耀与明星光环,也承担了与此匹配的成本和代价。

今天来看,当荣耀业已凝固为现实,而土地、能源、人口、环境等“难以维继”的难题无情地将区域发展逼上“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的单向道时,只有越迅速、越深刻地摆脱旧有发展观念和利益格局的桎梏,才能越快地融入到新经济、新变革的轨道。托普莱斯光电公司破釜沉舟的自主研发、机器换人进入了央视“法眼”,背后推动力除了市场推动、企业需求,还离不开东莞市委市政府对于产业升级、社会转型未雨绸缪、全力推进的自然结果。     

正因此,这些年来,积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成为东莞全市坚强的共识。按央视报道,东莞市仅在企业机器换人项目上,就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和补贴政策。截至2015年11月,仅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就达759个,总 投资 达62.28亿元,劳动生产率反倒提高65.25%。       

“苟日新,日日新”。当年,凭借加工贸易的“短、平、快”,坐享特殊的地缘、人口红利、政策、资源等优势,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从零起步,发展出今天世界贸易格局中强劲的制造业优势。而今,当以往那种“拼人力、拼环境、拼资源、拼后代”的粗放增长方式到了走投无路之际时,东莞,以机器换人、创新驱动,探索出一条又新又活的变革道路来。正如《经济半小时》的观察,创新提升东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东莞城市正在静悄悄发生着的变革,也正在预示着中国经济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