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体系宜发力于两个方向

25.06.2015  16:17

羊城晚报》报道,2014年末,东莞共有高新企业755家,相较于2011年末增长了82.8%。其中,  占大头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表现最突出,总产值三年扩大了8倍多。

体现东莞高新科技企业现状的几个关键指标,如高新科技企业数量和增长率、专利申请量、产值占比、出口产值增速等,都保持着向上的势头。依据这些指标可以断定,东莞高新科技企业当前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段。当然,对于东莞庞大的制造业而言,要彻底扭转东莞代加工产业居多的格局,东莞高新科技企业仍不够强大。借助邻近深圳的优势,  在发展本土高新科技企业的同时,最大化地接纳深圳高新科技产业的溢出,当是东莞政策优化的选择。

众所周知,东莞当前步入高新科技企业倍数增长时期,既是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建构微笑曲线的结果,也是外地特别是深圳高新科技企业转移的结果。东莞加工制造业的能力、供给链的完整、邻近港深穗几大超级城市容易接纳增长极辐射的地利,都让东莞生成了难以替代的比较优势。正是这种比较优势,让本土企业不轻易言走,具备转型升级能力的企业几乎都选择留在东莞就地转型升级,而某些外地的企业,也不缺乏向东莞迁移的意愿。

近几年来东莞相继出台了激励高新科技企业的政策体系,有专家指出,东莞激励高新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远远高于周边许多城市,落地的效果更是高于其他城市。表面上看,这些政策体系主要是支持和激励本土企业建构微笑曲线,升级为高新科技企业,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东莞企业与外地企业合作关系的存在,政策激励作用早被外地企业所知悉,加上东莞镇街的招商引资努力,深圳高新科技企业进驻东莞的数量也不少。

既往30年中,东莞几乎始终是承接港深穗产业转移的第一候选地,也因为30多年来连绵不断地承接,东莞实现了从农业城市到工业城市的嬗变。在今后历史进程中,邻近“创新之都”深圳,仍然是东莞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地利,而随着深圳经济高新科技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深圳制造业经营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企业向东莞转移仍是可期待的走势。

东莞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当发力于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支持具备潜质的本土企业升级为高新科技企业,另一方面吸引深圳等城市的高新科技企业迁移至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