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修:从武英殿和故宫十老出发

28.09.2015  12:14

如今的武英殿已丝毫没有破旧气象。故宫的大修进入第四阶段,开放面积已经从2002年的30%扩大到了60% 

眼下,故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大概就是位于内廷西路的武英殿了。“石渠宝笈”特展中最为重要的《清明上河图》《伯远帖》《展子虔遊春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卷》等国宝级古代书画正在那里展出。如今陈列着国之重宝的武英殿,见证了整个建筑群延绵而曲折的历史。

“焕五彩之辉煌,作九重之严密”。这是明永乐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在《皇都大一统赋》中对北京故宫的描述。紫禁城始建于1417(永乐十五年),历时四年,于永乐十八年竣工。至今,这座宫殿已经存在595年,见证了明清两代24位帝王的生命历程。

在“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代表性传承人”、故宫修缮技艺部原主任李永革看来,在明朝北京皇城开始修建之时,所谓的“官式古建营造技艺” 就已经发端。与这一技艺相对的概念是“地方作法”。 “当时,中国南北方顶尖的工匠都聚集到了北京。只是在建造时根据北方的地理气候条件作了一定的调整。因而,说‘官式作法’是‘北方作法’,是不准确的。” 他对第一财经说。

“辛亥革命以来的最大规模修缮”

因为游离于游客聚集的中轴线之外,毁坏又尤为严重,2002年开始的故宫第三次大修计划,选择了武英殿作为试点。

2002年大修开始之初,《三联生活周刊》就曾前去探访故宫,这篇名为《故宫百年大修》的文稿为即将大修的故宫留下了一个剪影。其中,对武英殿的描 述是这样的:“武英殿大门紧闭,无法入殿观察。但记者看到,木质大门朽蚀得十分严重,上面的红漆早已脱落,仅从大门的破损程度看,情况就比慈宁宫要差。” 当时,《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还这样书写自己的感受:“故宫西路仿佛是一片被忘记的世界,即使没有故宫大修计划,这里的整修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除了 古建筑的破旧,西路还存在一些原本不属于故宫的建筑,与这座皇家宫殿的风格格格不入”。

时隔13年,当第一财经记者为观看“《石渠宝笈》特展”再次走进武英殿时,已丝毫没有破旧气象。如今的故宫,大修进入第四阶段,开放面积已经从 2002年前的30%扩大到了60%,主要宫殿已经不见破碎与污迹,违章建筑更在院长单霁翔的力推之下被拆除干净。甚至,因为杂草丛生,容易造成瓦片松 动,单霁翔要求:所有宫殿屋顶的瓦片不能有一根杂草。

按照立项时的规划,这次总体修缮计划应于2020年完成,届时故宫将完成整体修缮,按照单霁翔的估计,开放面积或可达到82%。这一次大修被称为是 “辛亥革命”以来的最大一次故宫修缮工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上任前就与他有过一次谈话。当时李岚清特别指出,郑欣淼到故 宫后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主持故宫大修。包含在这次计划内的大修包括武英殿建筑群、寿康宫、慈宁宫、高大玄殿、太和殿修缮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