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救助东莞流浪乞讨人员?走进市救助站看一看

17.06.2016  22:10

救助站开放日,市民参观救助站。(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摄)

救助站开放日,市民参观救助站。(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摄)

救助站开放日,市民参观救助站。(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摄)

救助站开放日,市民参观救助站。(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全媒体记者 吕晓敢)在东莞,流浪及生活无着落的人,到救助站后,会得到哪些照顾?

今天(6月17日)上午,东莞市救助站举行“在站寻家 让爱回家——第四届救助站开放日”活动,邀请30多位市民现场参观了解救助工作。

东莞市救助站:共帮助71594人回归家庭,与家人团聚

活动中,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了该站基本情况、救助服务内容,组织市民参观救助区,现场宣讲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法规。

救助站内,记者注意到,所有设施均按照临时性社会救助的功能设计,住所内采光通风条件很好,受助人员都有必备的床具、被褥、洗漱用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公共餐厅、 卫生 间、洗澡间等一应俱全。

市救助站副站长卢健斌介绍,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免费救助。目前,市救助站居住着近100名救助人员,其中有5名12岁至16岁的青少年。为帮助救助人员找到亲人,两年来,市救助站联合东莞警方,对求助人员通过采集DNA样本,进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进行比对,帮助受助人员寻找亲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以来,经市救助站联系核查,共帮助了71594人回归家庭,与家人团聚,其中提供了返乡或投靠地的车票有62418人,通过亲友接领或救助机构接护送回乡有9176人。

可登录“全国救助寻亲网”寻找亲人

如果有市民发现走失或被拐卖人员,应及时就近向公安机关报警。走失人员家庭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到电视、报刊等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到救助站登记寻亲信息;及时登录 全国救助寻亲网查看信息(网址http://xunqin.mca.gov.cn) 。监护人还可为走失高危人群佩戴“防走失黄手环”等预防措施。

防走失黄手环是国际认可的关爱老年痴呆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记录老人的信息,同时也是视觉识别的媒介。“黄手环”中嵌入患者家属填写的患者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的卡片,一旦老人走丢或发生危险,人们可以按照上面的信息联系到老人的家人。同时,当人们看到佩戴“黄手环”的老人,也能够意识到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呵护,防止他们走失。

【如何救助】

据悉,市救助站的救助对象是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即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市救助站主要提供五类救助:

一是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二是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三是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四是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五是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如果你遇到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请拨打110报警电话,告知并指引他们前去市救助站求助。

对率先提供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线索者并经确认的,给予50元的话费充值奖励;对有效提供操纵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线索者,给予500元至2000元的现金奖励。

市救助站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松山湖大道同沙路段南侧

救助电话:0769-22678923(24小时有人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