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少儿保护救助的广州模式:帮助他们接触社会
■两名孩子都是第一次逛超市。
■刘胜正在货架前,找出购物清单里的商品。
帮助他们接触社会,也是救助的一部分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对于离家3年的刘胜来说,回不回家已经不重要了。3年前,12岁的他在流浪中被警察发现,送到广州市保护救助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下称“儿保中心”),平静的生活,三餐温饱……比起回家和流浪,他似乎有点“依恋”这个“家”。
儿保中心有不少像刘胜一样的孩子:滞留多年,仍找不到亲人踪影,他们日渐长大,脱离社会的时间也日渐增长。儿保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封闭太久的孩子要跟得上社会生活的脚步不容易,“正因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儿保中心去年开始,更加重视低龄儿童的社会技能学习,他们也需要‘社会实践’,重拾回归主流社会的信心。”
“留下来”的孩子 与社会脱节
坐落于萝岗区边界的儿保中心,在不少受救助的孩子心目中,这儿是“避风港”。有些孩子离家时年纪尚小,忘记了家庭住址;有的儿童则因为家庭贫困、家庭暴力等原因不愿再回家。
救助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记者留意到,孩子们除了在中心内玩耍、运动、上课、生活,他们不能每天和外界接触,其实,这样的生活也是挺枯燥的。与同龄人相比,也许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孩子,已经掌握独立上学、流畅使用交通工具、帮父母购物等生活技能,但儿保中心的孩子,却未必知道外面世界多元化,更无法独立应对扑面而来的变化。
“救助站即使会开展一些文化课,但并不满足学龄儿童吸取知识的需求,特别是社会生活技能知识……”对于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很困惑。尽管儿保中心能为孩子们遮风挡雨,但工作人员担心,这样的保护,易使受助儿童产生“机构依赖心理”。集体生活虽衣食无忧,但长期集体生活难免令孩子与社会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当他们有机会走入社会,却因缺乏生存能力,重复性流浪的可能也会大大增加。
据了解,2013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广州试点实施流浪少年儿童创新服务体系开发项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对年龄在16岁以上、18岁以下且就业困难的受救助青少年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得以“自力更生”。
事实上,儿保中心近年对适龄受助儿童都予以相关技能培训,但中心工作人员发现,这远远不够。“我们发现,部分16岁以下、智力正常,具备正常交流能力的孩子,也需要走出社会进行实践,他们实践并不仅仅为找工作准备,而且为了更好独立自理、适应社会规则和生活。”该中心社工组组长小冯介绍。
参与社会实践 他们都很紧张
儿保中心在今年的社会实践课上,也将16岁以下孩子纳入。15岁的刘胜和13岁的胡波是同一年进入中心的孩子,也是首批走进社会大课堂的16岁以下受助儿童。
对于他们来说,上一次在社会上自由活动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年纪较小的胡波,甚至忘记了自己和家人失散后,在外流浪了多久,有没有搭过交通工具、有没有买过食物来果腹。但2016年8月30日这天,俩孩子要走出儿保中心参与社会实践,看得出,他们很紧张。
“我知道一些哥哥姐姐已经学会搭地铁、用羊城通、搭公交,不知道难不难?我能不能学得会?”“挑战”在前,性子较为内敛的胡波紧握双手,来回揉搓,额头上细汗一片。
“走咯,孩子们!”陪同他们出发的社工组组长小冯带上存有100元的农行ATM卡、羊城通等物品,一声指令,记者、志愿者、流浪儿童鱼贯而出。
“认知正常的孩子对外界都有交互需求。他们渴望学会更多生存技能,当中包括使用交通工具、ATM机、购物等。”小冯说,对于流浪儿童而言,步出儿保中心,处处都是教科书。志愿者和中心老师不敢放过一丝细节,“搭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行车方向,不然,搭错方向了,就不能按时去单位上班了。”来到儿保中心附近的东鹏大道公交站时,随行志愿者姐姐细心告知刘胜和胡波,并告知他们分清方向的方法:“方法很简单,看站牌,上面有汽车的行驶方向,看有没有你想要去的地方就行了。其实姐姐刚开始坐公交车也经常迷路,只要坐多了就行啦。”
志愿者将目的地设定在购物超市所在的骏业东路,然后“考一考”刘胜和胡波该如何搭车,聪明的他们很快便说出了正确答案。
在实践中引导他们交流与思考
接下来的购物环节并不困难,但中心指导老师却有意考考两名孩子的交流能力。在取钱购物时,孩子们才发现,ATM机只能取出面值100元的纸币,“好神奇!”刘胜和胡波一脸惊喜。
按照实践课计划,刘胜与胡波要分别带上50元,购买指定的零食和用品。拿着100元大钞,两人茫然对视良久。“如果觉得面值太大,你们不如尝试一下找商店兑零钱。”小冯提醒。
听到老师的“提示”,两人恍然大悟,但顾虑随后又跳出来,“商店会不会拒绝我们?”刘胜小声嘟哝,缓步走向一家凉皮小食店。“老板,能不能帮我们把100元找成零钱?”小吃店老板问清楚孩子们找零的缘由后,爽快地数出一叠纸币。
让老师欣喜的是,两名孩子完成了指定的购物任务之后,还提出了一个小请求:“能不能给我5块钱,想买些东西回去给其他伙伴吃。”懂得分享的想法,马上获得老师的赞扬。
“其实,只要悉心教导,孩子们学习的速度很快,吸收能力也很好。实践过程中,他们从有难题不懂得解决,到听到提示后勇于实践;从不好意思发问,到勇敢提问,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表现。”小冯对孩子们的表现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