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客轮大救援:中国总理的一线足迹和救援思路
6月3日一大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冒着大雨,再赴客船翻沉现场,统筹指挥救援工作,看望在一线争分夺秒、在恶劣天气中通宵作业、轮番下水的潜水员等救援人员。中新社发 刘震 摄
视频:李克强看望客船翻沉事件获救伤员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网湖北监利6月4日电 (记者 郭金超)3日上午,位于湖北监利县的客轮翻沉现场天气依旧恶劣,时不时下起的雨点伴着大风砸向江面。码头边的泵船上,救援人员刚刚搜救出几具遇难者的遗体。大雨中,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及随行人员向逝者鞠躬默哀,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随后,李克强登船再次来到江面现场指挥救援。这是他24小时内第二次乘船抵达翻沉客轮最近处,靠前指挥此间中国上演的这场生死大救援。
两次赴江面现场指挥、江边召开现场会、连夜开会部署救援工作……透过李克强在此次客轮翻沉救援一线的奔波足迹,中国总理的救援思路逐渐清晰。
6月1日21时30分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旅游客船“东方之星”轮在长江湖北监利县大马洲水段发生翻沉。据统计,事发客船共有456人,其中旅客406人。2日清晨,李克强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急飞湖北,赴现场指挥救援。
飞机刚起一飞,机舱内就俨然成了救援前线指挥部。李克强在专机上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研究落实施救措施并作出9点指示,要求调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争分夺秒做好人员搜救,“不惜一起代价、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位置”。
在武汉一下飞机,李克强立即驱车200多公里,赶赴位于监利县的客轮翻沉现场。途中,他在车上始终与前方保持电话沟通,指挥前方抓住黄金救援时间,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抓紧时间救人。
一路上满是大雨过后的痕迹。在临近事发地的农田里,不少玉米被大风吹得齐刷刷地扑到在泥水里。到达现场后,李克强迅速登船来到长江江心、与专家紧急商讨最佳施救方案。
在指挥船抵达距离沉船最近时,李克强登上甲板。这时部队负责人报告,海军潜水员发现船舱内一名生还者。李克强立即指示,要动员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抓紧施救。几经努力,65岁的朱红美老人被成功救出水面。期间,李克强自始至终站在距离沉船五六十米的指挥船上,现场指挥救援。
在江面指挥一个多小时后,李克强回到岸上,在岸边临时搭建的板房指挥部里召开现场会,进一步部署救援。他说,刚获救的老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是救援的奇迹。要继续争分夺秒,不怕疲劳,向极限挑战。
“我看着你被救上来的。潜水员背你出来的时候,你精神还好。”握着病床上朱红美老人的手,李克强说道。监利县人民医院收治了此次客轮翻沉事件中已获救的大部分伤员。从事发现场离开后,2日下午,李克强到这里看望了获救伤员,了解伤员救治情况。他叮嘱获救伤员要安心养病,政府会处理好善后事宜。李克强还向其他两位获救伤员了解他们被困时的情形,尤其关心船体内氧气情况,以及他们是否听到有其他人敲击船体呼救。
带着这些信息,2日晚,李克强在湖北监利县连夜召开会议,就下一步救援工作做出部署。
“今晚解放军和地方救援力量要通宵作战,潜水员要反复下,挨舱摸,争取再创造奇迹,也要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会上,李克强对下一步救援工作提出六点要求,要求继续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人。哪怕有一线希望,也绝不放弃;继续调集救援设备,加大救援力度,科学施救等。当晚的会议一直持续到近10点。
3日一早,李克强冒着大雨,再赴客轮翻沉现场,统筹指挥救援工作。看到现场天气恶劣,风大浪急,救援难度大,李克强叮嘱地方负责人,救援对身体消耗大,对救援人员一定要提供高营养、高能量的食物,做好各项后勤保障,使他们能够较好地恢复体力,投入救援工作。
连夜调集过来的大型装备正在现场紧张作业。李克强站在甲板上仔细查看。他说,生命至上,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用百分的努力、万分的奋斗,抓紧搜救人员,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调集的装备要统筹、科学、更有针对性地施救。
长江客轮翻沉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记者现场注意到,包括法新社、路透社、日本共同社、香港卫视、中国时报等在内的多家外国及港台媒体在事发现场采访。官方也相应加强信息披露,配合媒体的采访。这也正是李克强对此次救援工作提出的一项要求,他要求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每小时向媒体通报救援最新进展等重大信息。
对于此次救灾工作,李克强重点提出的要求还包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人、科学施救、做好伤员救治工作等。实际上,这些要求也真切地体现在李克强在救援一线的足迹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