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公益救援遭遇资金难题 广州蓝天救援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支持
近日,广州蓝天救援队收到乐昌市公安局送来的一面写着“鼎力协助、友谊长存”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就在2月3日下午,广州蓝天救援队接到相关求援信息后,在当天夜里奔赴韶关乐昌寻找一名跳入了超过百米深天坑的村民。
那时,当地救援人员已下至天坑半深处,仍未发现其人。广州蓝天救援队一行14人赶到现场后,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不间断搜寻,终于在洞底找到了当事人的遗体,并拉上地面。
广州蓝天救援队队长谢虎模说,民间公益救援力量在整个社会救援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广蓝”志愿者基本都是具备较高技能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尤其是在山野救援时,可以有效定位目标,开展搜救。
作为一个刚起步的社会组织,广州蓝天救援队发展还比较艰难。谢虎模表示,现在开展救援行动基本依靠队员自己出资,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行动所需的大量装备,大部分由队员集资购买,只有少量较昂贵器材来自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捐赠。广州蓝天救援队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民间公益救援的发展。
自筹经费奔赴救援前线
谢虎模说,“广蓝”的救援行动是完全免费的,活动经费大多由队员自己承担。此次乐昌搜索行动,每名参与的队员平均自费280元左右,主要花费在交通方面。
在去年的云南鲁甸地震中,“广蓝”迅速派出了16个队员,分梯队先后奔赴灾区现场,并与当地救援力量合作开展人员营救、灾情排查、物资派发等工作。当时在余震不断的灾区,“广蓝”救援队伍坚持奋战了12天。
“广蓝”队员曾智明说,当时除了一些定向的物资、交通食宿资金捐赠和由队里统一为出队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费之外,队员还要自掏腰包完成整个救援行动。
借政策春风成立救援协会
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扶持下,广州蓝天救援队注册了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广州蓝天救援协会。它也是广东省内最早一批民间公益救援队伍之一。该协会24小时救援电话020-61136119。
2010年10月1日,一些酷爱户外运动的社会热心人士因为兴趣爱好走到一起开展活动。他们平时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学习提高技能,组成了具备专业攀登、野外生存、灾难营救、院前救护等基本技能的广州蓝天救援队。这支队伍筹备之初只有9个人,基本都是上班族。
随着近几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借助这一春风,“广蓝”积极筹备,入驻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于2013年12月向广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申请成立了广州蓝天救援协会。
除了向广州及周边地区提供山地、城市、水上、地震等救援服务外,他们还无偿面向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社团等开展避险、自救等培训,提高群众自救能力。自队伍成立以来,每到周末,该协会都会组织队员在广州市郊沿着火炉山-凤凰山、龙洞-凤凰山两条拉练路线开展巡山活动。对迷途市民提供指引,并对有突发情况的群众提供适时救助。
目前,我省的广州、深圳已成立了蓝天救援队,佛山和梅州的蓝天救援队也正在筹备中。谢虎模说,虽然广州蓝天救援协会积极履行社会职责,但现在仍然属于能力弱小的草根组织,需要更多的扶持。(李强)
实习生 李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