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学改革重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08.04.2015  13:06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机电工程系按照“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根据工科教学的特点,大胆地对《数控加工与计算机辅助编程》课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考试方法、毕业设计进行改革探索。经过一年的试水,改革的内容、方法及成果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考试:突出应用型和实践能力

  实践成绩占40% ,实验教学上机课时调整为实验学时

  据了解,按照学院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数控加工与计算机辅助编程》课的总课时为64节,其中实验学时为6节,上机学时为14节。该系认为,由于该专业已开始了“计算机辅助编程”的课程,不需要另外安排上机环节,故而将14个上机学时改为实验学时。这样,实验学时达到了20个课时。在20个课时中,又对实践环节作出了与往年不同的安排,开设了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在内的3个不同层次的实验。

  与此同时,该系还对《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往年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计算公式是:平时成绩(20%)+期末笔试成绩(80%),平时成绩等于作业分+考勤分。改革后,计算公式为平时成绩(10%)+实践成绩(40%)+期末成绩(50%),从而大大提高了实践成绩分的比重,降低了理论知识的考核分。

   教学模式:举办创新实验班

  理论课上到第12周,第13周至20周为实验实训课程及设计

  该系根据德国“双元制”的办学模式,从2013级机械专业即大二的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班级建制为30人,自愿报名、双向选择;实行学习成绩末位淘汰制,办班理念为“实战演练、校企对接、工学融合”。

  机电工程系对创新班另行制订培养方案,结合地域专业及社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教学实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双轨同行,理论课上到12周就结束,剩下的8周全部进行金工实习。在寒暑假期间,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创新班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考试,采用笔试、口试、作品制造等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上学期该班的教学反馈,实践课程内容对了解专业、提高学习积极性非常有帮助。

   实践教学:建立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

  随着实践教学量的扩大,机电系设立了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允许具有省、市、院立项课题的学生进实验室做设计实验。

  据了解,在实验考核中,95%的学生选取了相同的项目,5%的学生通过申报自选课题,并能在两天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与加工。一年来,同学们通过实训和在创新设计实验室完成了电梯模型、自动浇花控制系统、温度计、小碗注塑模型、“自行车风冷坐垫”的设计任务。其中“自行车风冷坐垫”获2014中国(东莞)“智谷杯”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创新创意比赛三等奖,“望远镜”“和“节水龙头”这一学生实用新型专利准备参加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的比赛。

   毕业设计:以设计成果及成果应用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评价标准

  为了使学生毕业设计达到“以设计成果及成果应用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评价标准”的目的,经学校同意,该系一是决定聘请4名企业的工程师进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二是把学生送进工厂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毕业设计。据统计,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电梯模型、十二生肖(三维立体)、3D打印机、部分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