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气象学院教师参加第一届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代表大会
2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届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丑纪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丁一汇,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民航空管局气象中心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高学浩主持会议。会议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成立,讨论通过了委员会工作条例,并表决通过气象科技史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名单,选举高学浩为第一届气象科技史委员会理事长,我校海洋与气象学院副院长徐峰教授当选为第一届委员会理事。
许小峰指出,开展气象科技史研究,探索大气科学发展历程中关键事件、人物,对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独特意义,气象科技史是气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气象科技史立足当下,连接过去和未来,不仅为气象教育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帮助,有助于推动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对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有启示作用。与会院士专家就气象科技史委员会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周秀骥建议,搜集大量真实的资料,去伪存真,从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史料中挖掘出规律。丑纪范建议,气象科技史要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许健民建议,强化科学精神,通过专业人才将知识一代代传下去。丁一汇建议,着重研究现代气象史,正确评价中国气象科学家的贡献。
会议指出,气象科技史研究有助于从不同视角看待大气科学主流问题与发展中需要攻坚克难的问题,对全面把握大气科学发展规律、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提高气象科技工作者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气象科技史委员会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形成一批较高水平的气象科技史研究成果,建立气象科技史学术交流平台,推进气象科技史教育培训、宣传与普及。
(新闻主编:陈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