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07.2014  16:13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才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培养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在新课改下,教师要随时接受学生的挑战,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才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培养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中学生的创新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墨守成规,以己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途径和新方法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此笔者就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见解。

  一、质疑启思,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疑问开始,又在解疑中深刻发展。一个人先有疑问并积极主动去研究与探索,才能创新。例如:在上蒙田的《热爱生命》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您说作者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我觉得他也不那么积极!”我很诧异。他又说:“作者他批评了那些‘哲人’、‘度日’、‘消磨光阴’的习气,可他在开头说:‘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有些学生显然很支持这种说法,在不停点头,有些开始了思索,看到这种情形,我并没有马上将我的观点说出来,而是让全班学生展开了讨论,把对这种说法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说出来,让学生在讨论中释疑。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记》中有这么一句名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启发他们开拓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尝试、实际观察、讨论等。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如我教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时,学生虽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到生命的可贵及其价值。但这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缺乏深刻的自我感受。于是,我让学生写一段对生命感受的话,请几位同学上台演讲。在学生的演讲中,有的叙说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有的谈到认识生命是来之不易,从而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学生们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理解,把自己真实、深刻的感受表述出来,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相联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师在设计每节新课的导入时,一方面应尽量挖掘教材的新要素,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学习。比如讲朱自清的《》一课时,我就采用情感导入法:一开始便满怀激情的说:“春天,你展现出明媚的阳光,缠绵的丝柳,黄鹂啼婉,繁花争艳……”抒情语调的吟诵配着明快的音乐使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就采用设问法: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先在副板的位置上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例如上海叫不夜城,广州叫羊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同学们猜猜?”(老师在正板书位置上写“苏州”二字)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响亮回答:“园林城!”于是,老师在“苏州”后面写上“园林”二字。这样,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兴味盎然,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驱动力,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色。

  四、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想。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有了它,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知识,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对愚公移山做法及其精神可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在上完课文后,我将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A组学生说:愚公的精神值得褒扬。虽然自己“年且九十”,但“山不加增”,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只要坚持下去,挖一点少一点,“何苦而不平呢”,我们学习上也需要愚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解决。

  B组学生说:再美丽的梦想总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只能“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是何等的简陋;何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劳动强度是何等的巨大;即使,“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移山”的子孙们毕竟存在数量上的局限性。这样,面对“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山不加增”又如何?

  C组学生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为什么不去选择“”外更开阔、更自由、更适宜居家的新天地。

  ……

  整整一堂课过去了,学生争得面红耳赤,仍余兴未尽。我也兴奋,因为,在积极的讨论中,学生一直在寻求着自己的答案,而不是教师的归纳,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在学生发现看法的过程中,教师也从中获得了不少新的认识,新的启迪。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随时接受学生的挑战,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知识和想象哪个重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的翅膀,知识就无法飞翔。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新颖的看法,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课文内容,并深化主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如上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时通过想象去领会郭沫若心中的境界,体味“”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让学生运用想象力,一起玩味作者所展现的景象。又如教《皇帝的新装》时,课后请同学们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同学们上交的作文花样百出、不拘一格,有的还叫人捧腹大笑。

  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只要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引导,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创造精神不断得到培养、发展,最终成为社会所必需的创造性人才。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海丰陶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