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老教授论坛聚焦中国教育改革四十年

31.10.2018  16:46

10月22日,2018老教授论坛在教工俱乐部举行,主题是“中国教育改革40年:回顾与建言”。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未来意义的论题,得到老教授们的热烈响应和踊跃参与。参加活动的协会会员有70多人,会长莫雷教授,华南师大副校长沈文淮教授,私立华联学院院长侯德富教授,华南师大教育科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离退办主任石丽红、副主任谢红苗等参加了论坛。

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伟林教授主持会议指出,今年的论坛以“中国教育改革40年:回顾与建言”为主题,是为了回顾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改革特别是我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并为进一步改革建言献策。

音乐学院退休教师张晓钟教授、王必主教授伉俪受邀领唱《我爱你,中国》。

会议安排了四位教授做专题发言。

卢晓中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指出了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双一流”建设。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重视一下三个方面的:核心: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核心,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体制机制创新。高校要办出特色,要聚焦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即大学与中小学人才培养相衔接。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高度:文化价值建设。一流大学的文化价值特征有向学的追求,学术的自由,自我的坚守等等,还要开放办学,走出象牙塔,走向国际化。

莫雷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考考试的改革》。他指出,以中国40年高考改革为脉络,可以看到教育发展的概貌。近年我国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当前高考改革的整体思路是学科素养的提升。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外,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包括升学规划去自主选择三门科目,可跨文理选科。文理不分科将培养更多具备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人才。高考改革是体制不断进步的一种体现,从1978年重视知识取向,到1998年重视能力取向到2014年重视素养取向,表现了教育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与时俱进。

华南师大原校长、协会名誉会长管林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与我》。他从自己85年来的人生经历,回顾国家改革开放的40年。“回顾我的八十余年,有两个转折点。一是1952年,由一个中师生变成为高师生。另一个转折点,是1978年。”管林教授回顾了自己1978年后所从事的各级领导职务,所做过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我放下历史包袱,精神振奋,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行政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的四十年。不忘初心,感恩改革开放。

华南师大原外语系退休教授、现任私立华联学院院长侯德富教授发言的题目是《锐意改革创新,继续砥砺前进》。他介绍了我省首家私立大学——私立华联学院28年的历史,现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2010年,侯德富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的荣誉称号。“教育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要用教育改变更多人的命运。有人说,人老了,退休了,就该休息了,还搞什么办学?但华联的创办者、这些离退休教授却说,为人民服务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共产党员是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们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坛收到了十六篇文章,郑维铭教授的《“新师范”建设的一些思考》,方汉泉教授的《谈谈改革开放初期我对外介绍中国高等教育的几点体会》,朱建亮教授的《高校图书馆与高教改革40年》,关文明教授的《体科院体育改革发展40年的回顾》等,这些文章将会在协会的论坛文集中予以发表,供师生阅读。

沈文淮表示,老教授论坛的主题非常鲜明,我们每一个人在改革40年里都有自己的感想和亲身体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华南师大去年进入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希望各位老教授继续关心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作者/通讯员:刘圣宜 | 来源:老教授协会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