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卫生领域吃空饷问题最严重

03.11.2014  00:08

  漫画配图:吃空饷。新华社

  新华网福州11月2日新媒体专电 “吃空饷”是部分地方官场的顽疾。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河北、山西、福建等地调研了解到,全国目前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已达16万多人,部分地区追缴资金达上亿元,其中教育、卫生系统是重灾区。

  教育、卫生领域“吃空饷”最严重

  据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全国目前已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6.2万多人。除了上海和西藏外,全国各地都存在“吃空饷”现象。在教育、卫生领域尤其严重。

  据河北省纪委介绍,该省在教育、卫生系统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12750人,占全部“吃空饷”人员的45.9%。

  福建、山西等地的教育、卫生系统也是“吃空饷”高发行业。福建省闽清县纪委近期就查处了一例此类案件。该县东桥镇中心卫生院医师林飞媚擅自离岗到广州经商,但东桥镇中心卫生院不仅未报告,反而虚编其工资表,骗取财政下拨的工资经费达7万多元,用于日常开支和缴纳社保费用。

  浙江省永康市曾经对“吃空饷”人员进行自查自纠,清理的192名人员,涉及教育、卫生、交通等几十个部门,其中教育系统人员达88名,占到45%。

  河北省纪委一位经办人员分析认为,一方面教育、卫生本身属于两个大系统,在人数上比较多,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系统与公务员系统相比,在编制管理上更欠缺规范,所以这两个领域“吃空饷”人数比较多。

  基层“吃空饷”现象相对严重。以河北为例,县级“吃空饷”人员占清理范围人员比例达1.33%,这意味着1万个属于清理范围的人员中就有133个“吃空饷”人员,经济状况较差县的情况更为严重。

  在编不在岗占了“吃空饷”人员大多数。河北省纪委调查发现,在“吃空饷”人员中,在编职工长期病事假的人员最多,占到总数的38.9%;其次是到龄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员,占到总数的15.7%。

  “吃空饷”暴露编制管理三大漏洞

  记者采访发现,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权力为“吃空饷”人员提供方便,甚至弄虚作假,为子女和亲朋好友安排“吃空饷”。有些受党纪政纪处分、被司法机关羁押和受到刑事处罚未按规定进行工资核销(减)。

  据《大河报》报道,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教体局局长的女儿在上学期间就端上“铁饭碗”。根据黑龙江省专项清理工作的情况通报,黑龙江鹤岗市公安局原局长林胜先早在2007年就因行贿罪被判刑,但一直被保留其级别、工资待遇。

  记者调查了解到,发生“吃空饷”现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利益驱动。“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想着自己在位的时候为上学的子女安排个好岗位,以后有个保障。”山西省临汾市一位县人事局局长说。

  二是执行制度不严。有的单位领导怕得罪人,对一些“吃空饷”现象听之任之。“吃空饷花的是财政工资,不花本单位的钱。”山西临汾市一位县级市的人事局长说,“每个单位哪个人在岗不在编,每天不上班,单位领导是清楚的,但有些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位人事局长说:“吃空饷一般都是领导干部、有关系、上面打招呼,作为基层单位部门很难处理,即便是作为县级领导也很为难。

  另外,有些人员变动信息沟通不畅,让个别人员有机可乘,纪检、人事部门很难了解具体情况。福州市罗源县纪委一位负责人说,“基层单位领导要负起管理责任,加强责任追究,一旦发现从重处理。

  严厉问责杜绝“吃空饷”歪风

  为狠刹“吃空饷”歪风,有关人士认为,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同级和上级监督堵住“吃空饷”的漏洞。福州大学社会系主任甘满堂建议,一方面同级要建立工资和人员公示制度,便于单位职工监督,另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定期对下级进行人员和费用审计。

  其次要提高违纪违规成本。“现在发现一例,清退了事,对单位领导有时候也是警告了事,甚至就没有处理措施,违纪成本太低。”山西临汾市一位基层人事局长说,这导致单位领导监督不到位、处罚不到位。

  另外,福建信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宝胜认为,“吃空饷”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或侵吞公共财物,涉嫌触犯诈骗罪或贪污罪,部门负责人也可能涉嫌渎职罪,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目前对如何处理“吃空饷”现象没有明文规定,最多就是清退、开除,应该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办法,建立一套防范“吃空饷”的机制,该清理清退的必须全清,该问责的必须严责,对相关的单位和相关领导人员都要追究责任,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