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

17.11.2015  12:46

11月14日—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广东教育杂志社协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市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管培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副厅长魏中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潘懋元,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主持。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和高等教育学博士生,以及来自英国、日本、瑞典的专家学者600余人参加论坛。

范海林代表教育部致辞。他指出,本次论坛和年会的主题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精神的具体行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重点任务。要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跟上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信息化时代节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

罗伟其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密切呼应了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紧扣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心工作。他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我省近年来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创新型广东战略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基本情况:简政放权,激发高校自主发展活力;集中优势,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推进学分制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协同育人为核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师工程”为抓手,打造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与水平。

论坛以“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8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在主论坛或分论坛上作学术报告。同时举行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论坛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分析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剖析高校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瞿振元在主旨报告《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中表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一项现实的重大的任务,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深化教学改革中,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使提高教学水平落到实处。要扎实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关键环节,补足实践教学这一短板,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建设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建设、鼓励支持教学改革的优良教学文化,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丛书赠送仪式。该套丛书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课题历时6年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陈至立同志出任课题总顾问。课题研究汇聚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研究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各研究专题的子课题负责人近百名,参与研究的有150多所高校、1500多人。课题成果回答了“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周远清在赠书仪式上讲话,并在论坛上作了《我的教学改革情结》书面发言。

会议现场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开幕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讲话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致辞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主持开幕式并作报告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斯蒂芬妮•马歇尔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