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关于深化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的实施意见

13.07.2016  00:39

粤教工委思〔2016〕1号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局、团委,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省属中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在总结各地各学校前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中共教育部党组 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精神,现就深化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学生,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我做起、接受帮助”,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规划、统筹推进,不断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坚持分类指导、点面结合,针对不同地区、教育类型和学段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注重挖掘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落细落小落实,从细节、从小事、从实实在在的行动抓起,形成师生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坚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不仅要教育师生熟记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引导师生在生活中自我体验、自觉践行;坚持继承创新、有效实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重视网络育人,强化实践体验,提高教育的艺术性和巧妙性,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入学生心田。

3.主要任务。统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和强化学科育人功能;融入社会实践,着力提供优质、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场所和激发社会实践教育的活力;融入校园文化,着力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和培育校园文化品牌;融入学校管理,着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多位一体的学校育人平台。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

4.创新德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德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中。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创设学校德育“名师大讲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团队超级大课堂”,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库。深入实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国内外社会考察制度,原则上每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每年应参加不少于7天的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按规定开设少先队活动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课、团课、党课之中。

5.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加强“教书育人”理念的阐释宣传,增强各学科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挖掘和落实各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完善学科育人机制,将学科育人的落实效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及年度考核。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学科综合育人功能。各级教育教研部门要加强研究,为学校学科育人提供专业支撑和教学指导。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按要求配备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时。

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

6.多渠道推进社会实践教育场所建设。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搭建学生实践平台,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校职业道德培训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盘活闲置校舍资源,完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布点。重视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将其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规划,与学校建设同等对待、同时部署、同步实施。落实教育强市、县(市、区)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县(市、区)相关验收指标,保障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运行经费及使用用途。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建设中小学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7.激发社会实践教育活力。加强校外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组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举办校外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比赛,增强校外教育工作者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片区协作机制,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和教师挂职交流机制以及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宫、专题社会实践基地相互支持机制。重视发挥中小学校外教育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8.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形式多样的爱心公益、志愿服务、科研创造、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勤工俭学、军事训练、暑期“三下乡”、红领巾小社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按照教育性、综合性、实践性要求深化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内涵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好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教育中的独特优势,统筹安排学生集中一段时间(小学1-3天,中学3-5天)到基地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确保安全、规范。

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

9.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挖掘中华民族及岭南地区和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持主流价值、体现历史传统、嵌入时代精神、反映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既要从大处着力,善于凝练特色、形成品牌,又要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保持校园环境整洁、舒适,培养师生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学校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或书写上墙,让学生熟练背诵。加强校徽、校训、校歌等校园文化载体的阐发,挖掘和传播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重视班级文化、团队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呵护好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0.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统筹设计和内容整合,促进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化、系列化、特色化,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品牌。紧扣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深化大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教育实效。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即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营造一处校园文化景观、上一堂班会课、举办一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举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深入推进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鼓励师生创作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诗歌、歌曲、舞蹈、短剧(小品)、绘画、书法、摄影、动漫、视频(含微电影)等文艺作品。发挥好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支持、引导和规范学生社团发展,让社团成为青年学生弘扬价值观、展示新风采、传递正能量的园地。主动接纳新媒体,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学生教育,建立高校新媒体联盟,推进高校易班建设,加强师生网上正面引导。

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

11.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公约等师生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生活的基本遵循。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建立和规范学校礼仪制度,丰富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入学仪式等典礼的内涵,强化仪式庄严感和教育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主题生活会、党团日、班会及入队、推优入团考察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12.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管理的全过程。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加强师德监督,严肃查处师德违规行为。深入实施“中小学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工作室、高校名辅导员工作室、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探索建立中小学辅导员工作室。

13.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普及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完善家长委员会章程建设,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理解和认同。创新中小学家长学校教育形式,加强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长科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培育1000个示范性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1000所示范性家长学校。教育部门要主动联系综治、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汇聚各方优势,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

14.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作为干部考核考评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的重要指标。要积极探索形成符合地区和学校实际的培育理念、工作思路和践行机制并付诸实施。根据职责任务,各校要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15.强化研究宣传。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促进工作方式方法、路径载体不断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宣传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把学校工作效果转化为社会效应。举办“百系列”(百名优秀德育教师、百名优秀学子、百个优秀德育案例、百篇优秀德育论文、百个优质中小学德育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例、百项优秀校外教育成果等)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团队建设成果展示,大力宣传基层的新鲜经验和特色做法。

16.健全交流平台。实施“中小学德育区域协作计划”,促进各类德育要素有效流动,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引导各地各学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示范点建设,定期开展示范点学校展示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示范点学校与有关学校结对互助,发挥好示范点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红领巾示范校建设。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建设。继续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中小学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团队干部等德育工作队伍专业技能比赛。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2016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