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暑假,你让孩子参加培训了吗

20.08.2014  16:53
暑假已近尾声,假期里,有多少孩子参加了培训班?采访发现,很多学生的暑假生活都是由父母安排上各种培训班。

 

  今年暑假已近尾声,在假期里,有多少孩子参加了培训班?近日,笔者随机采访了潮州一些学生及学生家长发现,很多小学生、中学生的暑假生活都是由父母安排上各种培训班。对此,不少老师表示,暑期是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设,家长应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支配,使之充分调整放松,融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能让暑期变味变质,让假期成为“第三学期”。

  现象:暑假家长说了算 培训班里连轴转

  小周是一名四年级学生,这个暑假,小周的母亲张女士已经为他制定好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除了学习英语、作文、跆拳道外,张女士还给小周报了游泳和篮球培训班。“孩子放暑假,家里大人都上班没人照看,与其让他整天打游戏、看电视,还不如把他丢在培训班里,多少总能学点东西吧。”张女士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既劳逸结合又丰富多彩。

  林女士的女儿今年升初三,早在孩子期末考试前,林女士就已经联系了好几个课辅老师。“明年我女儿就要参加中考了,她的数学相对差点,英语也不是很好。今年这个暑假很重要,我已经联系了一位数学老师和一个大学生英语家教,争取让她在这个暑假里能把知识基础打牢,开学了能迅速进入复习状态。

  像林女士这样“先天下之忧”的家长不在少数,据调查,暑假期间大约有50%多的中学生在进行课业补习,而这其中,尤其以高中辅导班最为火爆,很多学生都是从学校出来后直接进入补习学校。暑假之后就要升入高三的陈丽,刚刚参加完学校的期末考试,就又参加了暑假辅导老师的摸底考试,“我主要是想补习英语和物理,这是我的弱项,明年就要高考了,一定要加把劲。

  不少家长为孩子报一个或几个培训班,希望孩子在假期中多学一些东西来充实自己,或者干脆就只是为了有人看管孩子。正因如此,很多中小学生考完试,刚刚放下书包没休息几天,又背上书包开始参加各种培训。而很多培训机构也瞅准了其中的商机,开设了包括乐器、书画、语言、体育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收费也在每月四百多元至上千元不等。有的培训班不仅设置了全托服务,还承诺为孩子解决午餐。这样的贴心服务,确实让不少家长动心。

  思考:暑假该不该给孩子学习“加餐”?

  在面对暑假该不该给孩子“加餐”的问题上,家长也很无奈。一方面想让孩子过一个愉快的暑假,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孩子落在别人后面,跟风报班的现象不在少数。

  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其实,与其跟风报班,还不如从自家孩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无可厚非,但也应建立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之上。因此,家长在替孩子报班时,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此外,很多家长都表示,之所以要为孩子报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家。

  家长观点:暑期培训“报总比不报好

  大大小小培训学校的存在跟家长的热捧是分不开的。李先生认为,因为儿子的作文写得不好,所以语文成绩总是上不去,这要是上了高中,等到高考岂不是误了大事,还是趁暑假早点补,孩子虽然累点,总比以后考不上大学好啊。

  另一位家长说,女儿今年六年级,成绩还不错,但是她总担心上了中学以后成绩跟不上别人,所以给她报了数学和英语的强化班。最主要的是暑期家里人都在上班,没人在家里陪女儿,还是找点事情给她做比较好,况且报总比不报好,至少在学习,省得和同学们成天在一起,浪费时间。

  潘先生也赞成孩子去补习,因为自己会有种“安全感”,觉得孩子在学习。

  建议:尊重孩子选择 切忌盲目跟风

  “暑假是各个课外培训机构的招生旺季,很多学生暑假成了‘第三学期’。”在潮安区某小学李老师看来,不管家长和孩子是自愿还是“被自愿”,进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都是一种无奈选择。

  李老师认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暑期课外培训班选择得好,对孩子的成长应该会有好处,关键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切忌盲目跟风。同时要合理安排课程,不要把时间都排满,除了语数外之类的文化课,也要有书法、游泳、器乐等兴趣特长课,当然最好还要有“野外活动课”。这样一张一弛,会让孩子得到较好的调节。

  某中学负责政教工作的王老师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上暑期培训班,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对于家长没时间管、牧羊式的孩子,偶尔上上课也未尝不可。他建议,学生利用暑期长假,多读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练练字,还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项目和有兴趣的项目,出去活动活动。“暑期是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设,家长应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使之充分调整放松,融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能让暑期变味变质,成为‘第三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