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创新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服务百万家庭

30.10.2015  16:04

东莞市妇联创新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东莞市妇女联合会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关乎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具有重要公共利益性的社会公共事务。东莞市妇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在政策制定、机制设计、服务研究、资源动员、阵地建设、品牌打造等层面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内容及形式、广泛链接资源等方法,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挖掘服务深度,以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家长儿童为目标,着力构建东莞市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打造家庭教育工作新品牌,推进社会服务和治理创新。
  一、项目背景
  家庭教育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家庭建设提出三个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东莞市常住人口834万,其中外来人口640万人,随迁就读子女90多万,位居全国第一。绝大多数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但是欠缺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为此,东莞市妇联积极创新、大胆探索新路子,构建家庭教育体系,服务百万家庭,共建“幸福东莞”。
  二、服务体系和主要做法
  (一)服务体系
  东莞市妇联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以回应广大市民家庭教育需求为核心,建立起了“政策引导、政府督导、专业支撑、服务健全、品牌突出、资源多元”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
  1、创新指导机制,形成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领导重视、整体规划。制定下发《东莞市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关于推进“东莞市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村(社区)工作的通知”》,将家庭教育纳入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市政府全面督查各项工作开展。完善阵地、加强指导。成立全国首个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基地;建成市镇两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48个,指导基层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市镇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2、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常态化。讲座与个案相结合形式。积极开展“千场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村(社区)”项目,设立两条家庭教育咨询热线,连续4年,每年开展1500场家庭教育讲座,并结合家长需求,依托市镇两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理念提供个案跟踪服务,跟进个案900多宗,扩大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动漫宣传形式。针对新一代家长的阅读习惯,推出“家庭教育动漫学堂”,设计40幅四格漫画传播家教知识,使科学家庭教育知识易懂易记。广泛运用现代媒体。推出电台“父母学堂”栏目,累计开展200多期,推出“家庭教育微课堂”和家庭教育专题网页,家长可以通过各种电子终端设备方便快捷地获取家庭教育知识。创新活动项目。东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共89.39万人,新莞人子女71.77万人,占80%。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市妇联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每年组织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参观科技馆、亲子户外游戏等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80多场;特别举办“亲子电影月”、“亲子电影季”暨征文活动,通过亲子观看电影、征集观后感的形式,提高家长对“陪伴孩子成长”理念的认识;连续四年策划“爱心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组织爱心家庭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来莞与父母亲情见面、爱心回访等形式,关爱流动留守儿童。
  3、创新服务品牌,实现家庭教育工作特色化。市妇联坚持基层化、普惠性服务原则,努力挖掘和培树体现地方特色和亮点的家庭教育工作品牌。东莞市家庭教育一条街。2013年12月,市妇联在全市推广街头“家长课堂”做法,向镇街划拨32万元经费支持并指导“家庭教育一条街”建设。各镇街积极向企业、商会及各级政府争取经费,撬动255万元建成39条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一条街”,今年拟扩建20条,搭建更多街头“家长课堂”,切实解决家庭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家长持证上岗。结合孩子成长特点及家长需求,创新实行学制式家长教育培训,在中堂、寮步、虎门实施“家长持证上岗”项目,推动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家长义工。邀请家长参加义教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策划,为家长搭建亲子教育平台,明晰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理念和方向,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有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创新资源整合模式,促进家庭教育工作项目化。形成教育合力。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联动,立足学校、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效互动的教育模式。社会力量参与。市妇联培育、联系家教类社会组织,发动家庭教育促进会、育德家庭教育公益服务中心等19家社会组织参与家教服务;争取美泰儿童基金会6.6万美元、市慈善会200万元分别用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项目化运作。成功申报和承接“集思公益 幸福广东—支持妇女计划”项目、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项目和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申请金额达95万元。
  三、推进过程
  (一)探索发展阶段(2011年4月-2013年12月):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每年开展1500场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村(社区)活动,形成“2+1+1” (即2条家庭教育热线电话、1个家庭教育专题网页和1个家庭教育电台节目)家庭教育宣传模式。
  (二)提升阶段(2014年1月至今):成立市镇两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广泛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深度开展的家庭教育个案服务,大力推广特色家教品牌,逐步形成知识普及与个案跟进相结合、线上引导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打开了家庭教育工作点面结合、立体覆盖的良好局面。
  四、项目成效
  (一)服务大数据:市妇联近四年累计举办讲座6900余场/次,受益人群达200多万人次;编印、发放家教知识读本、手册等12万份;发动62万家庭参与亲子电影活动,收集观后感11万余篇;推出电台“父母学堂”栏目,累计开展200多期;推出“家庭教育微课堂”和家庭教育专题网页,家长可以通过各种电子终端设备方便快捷地获取家庭教育知识,并与家教专家进行线上实时互动;打造“家庭教育一条街”39条、展板983块,辐射全市227个社区,服务人群达100多万人次;建立各类家长学校1506所,市镇两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48个,家庭教育讲师团31支,形成家庭教育综合服务体系,。
  (二)专业成果:制定《东莞市家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根据各学龄段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统筹规划家长培训课程,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出版东莞本土特色的家庭教育教材《爸爸妈妈的课本》(幼儿版、小学版、中学版),编印家庭教育系列宣传手册、折页、读本23套。
  (三)社会示范效应:全国妇联副主席邓丽、儿童部副部长吴新平,广东省妇联巡视员徐春莲先后来莞调研,对东莞市家庭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家庭教育一条街”在全省乃至全国是独特的、创新的。“家庭教育一条街”作为全国首个街头上的家教课堂在全国妇联系统儿童社会工作研修班上作经验介绍,并入选2014年《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第一》案例,《中国妇女报》头版对这一做法进行专题报道。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经验获得全国妇联的肯定和推广。家长义工模式引来全国各地学校参观学习,在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作典型发言,并成功完成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家长义工与学校管理实践研究》,荣获国家“优秀课题”荣誉。“家长持证上岗”项目获得试点学校及社会各届的充分肯定,南方日报、东莞日报、东莞教育网等媒体先后对其做法和成效进行报道。
  五、经验总结
  (一)完善工作机制。1、政府督查机制。家庭教育工作被纳入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家庭教育工作普惠化、基层化。2、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健全由党政领导牵头负责,妇联、教育、文明办、民政、卫生、计生、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领导机制。3、市镇联动机制。市妇联成立东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指导全市建成47个镇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培育镇街本土讲师团31个,统筹规划,联系、协调、指导镇街家庭教育工作开展。
  (二)突出服务实效。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不断延展服务手臂、深化服务内容、扩宽服务形式,多措并举推动家庭教育工作。1、知识普及与个案服务结合。依托“千场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村(社区)”活动全面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市镇两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依托社工和专家,提供家庭教育个案服务,双管齐下,推动工作有效开展。2、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采用“互联网+”的形式,运用微信、家庭教育专题网页,线下依托家庭教育大讲堂、动漫学堂、流动家教课堂等阵地传播家庭教育知识。
  (三)坚持社会化运作。通过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加强部门合作、联系社会组织、发挥志愿者作用、申报社会项目等方式,广泛撬动社会资源,确保家庭教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利用政府社会职能转移的机会,积极承接、发包家庭教育项目,推动专业社工、社工机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打造一批如“家庭教育一条街”、“家长持证上岗”等家庭教育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