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父母盲目攀比 不利孩子成长

19.08.2014  10:28
众多网友表示自己有着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痛苦经历,痛恨这个无处不在的“别人家的孩子”。

  最近,一则广泛流传于微博的漫画《别人家的孩子》引发众多网友特别是学生们共鸣,他们都表示自己有着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痛苦经历,痛恨这个无处不在的“别人家的孩子”。

  暑假的一天,在潮州市区某机关上班的邱先生下班回到家,见念初二的孩子小凡正在昏天黑地玩游戏,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边恨恨地关掉电脑边骂道:“我怎么生了你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啊?整天就知道玩游戏!你看邻居林叔家的孩子小龙,学习好,也不贪玩,喜欢看课外书,多值得赞扬。”小凡尽管不开口,但心里很不服气,嘀咕着说:“在你眼里,我就那么一无是处啊?我的羽毛球打得特别好,多次在学校比赛中获奖,小龙哪里有啊?

  “我最讨厌老爸说我没出息,总是拿别的孩子跟我比。每每这时,老妈也加入训导队伍,滔滔不绝,直到我无话可说才罢休。”日前,家住奎元即将升上高二的小秋告诉笔者,他的父母一天到晚打击他自信心。“我读高一时学习进步很快,但他们看不到,老是看到人家孩子的长处,特别是自从爸爸一个朋友的儿子中山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广州某单位公务员,他就羡慕得不得了,总拿我跟他比,真让人受不了。”小秋无奈地说。

  “我最怕家里来亲戚朋友,这个时候我父母的焦点话题绝大多数是关于我。我本来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我已经很努力了,父母却从没看到我的进步,总是盯着最优秀的那几个同学来说我,在亲戚朋友面前贬低我,我的自信心都被打击没了!”今年读初二的小钟说起这个话题,也显得非常烦躁。

   父母:夸别人家孩子是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

  父母为什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为啥要在外人面前把孩子说得那么不堪,而且有些是过分渲染的?接受采访的家长几乎都异口同声指出是为了激励孩子。

  儿子念高二、家住绿榕路某花园的刘女士说:“我知道这样不好,并不是有意伤孩子自尊心,但有时一看到他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就很生气。这么大的人没有目标,无所事事,现在社会竞争多么激烈,真担心他的将来。我们只想通过比较,让孩子能振作起来。说到底就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让自己孩子对照,激励孩子上进。但孩子往往不领情,有时刚说他两句,他就进房关门,真拿他没办法。

  “我孩子的老师似乎发现了这个问题,上学期末开家长会和我谈了好一会儿,说我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当然不如别人的好了。要经常鼓励自己的孩子,但他那个样子,我怎么鼓励啊?我还不是为了激励他能向优秀的孩子看齐,奋发图强啊。”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小钟的妈妈感慨地说。

   老师:父母盲目攀比

  不利孩子成长

  针对这种情况,市某学校的心理学教师李老师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谁都想让孩子有知识,有技能,出人头地,成栋梁之才,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所谓的长处作为一面镜子,来渴求在自己孩子身上折射出相同的影子,这是极其不妥的心态,也是孩子们最为反感的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在按照自己的个性成长、成才,做家长的怎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劣?这样做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迷失方向,自暴自弃。有的孩子并不是家长说的那样差劲,家长说得多了,孩子的自信心就荡然无存,更谈不上有上进心了。

  “只要孩子在做各种事情时,都尽力了,就行了,家长绝不要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李老师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