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电学院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美教育研究与交流中心共建“科学教育联合实验室”

05.07.2017  07:51

6月27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包雷教授莅临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为全院师生作主题为“国际科学教育发展——面向21世纪的师生能力培养”的学术报告。

包雷教授身兼多职,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教育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俄亥俄州立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委员、俄亥俄州立大学中美教育研究与交流中心(CUEE)主任等。包雷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发展评估,科学推理能力教材和培训课程开发,中美科学教育比较研究;曾主持多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在《Science》等国际知名科学教育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是国际知名的物理教育专家。

报告伊始,包雷教授由“STEM Education”这一热门话题入手,阐述了美国提出STEM 教育的初衷及其发展——STE(A)M-C Education,分析了国内对STEM教育的发展及期待,帮助学生消除误解。从科学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学分要求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科学教育的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作铺垫。

随后,包雷教授以自身的研究经验和师生们分享了教育科学实证研究的背景、方法和相关案例等。学科教学实证研究在70年代便被提出,90年代在物理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实证研究往往用数据说话,能够很好地解决专业内部争端,避免各说各话的局面。通过实证研究,有利于研究者更深刻地思考、研究问题,并且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改善现实。

包雷教授指出21世纪的能力的概念来源于工业,包括思考方式(Ways of Thinking)、工作方式(Ways of Working)、工具的使用(Tools for Working)和公民素质(Living in World)。包雷教授指出,未来10年简单工作越来越少,科技工作市场较大。虽然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和应用,但是行业专家、交流能力和领导能力仍是无法被替代的。教育是服务业,而工业则是客户,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工业的需求。为了培养21世纪需求的人才,建议教学应以学生为核心,注重交互式学习、主动学习,关注学习过程。报告结束后,包雷教授与学生就实证方法、物理原始问题、STEM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分享,学生深受启发。

6月27日下午,秉承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的共同愿景,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简称SCNU-SPTE)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美教育研究和交流中心(简称OSU-CUEE),本着互惠双赢的宗旨,决定共同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研究与交流,并签署合作备忘录。该合作依托 SCNU-SPTE 科学教育和物理教育博士点,以肖化教授、熊建文教授、唐志列教授、王笑君教授为核心人员,与OSU-CUEE 核心人员包雷教授,共建“科学教育联合实验室”,进行科学教育方向的合作研究。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院长唐志列作为SCNU-SPTE代表,俄亥俄州立大学中美教育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包雷教授作为OSU-CUEE代表,双方于华南师大石牌校区签署本备忘录。华南师大副校长肖化、教务处处长熊建文、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笑君等出席签约仪式。

作者/通讯员:周少娜 | 来源: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