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图书质量差是监管“贫血”所致

07.07.2014  10:42

  林德培

  近日,河南查获9种编校质量不合格的中小学教辅图书,书籍存在文字性、知识性、规范性等差错。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依据相关规定,对这9种不合格图书和涉及的5家出版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教辅市场混乱不堪,教辅质量良莠不齐,归根结底是个别出版单位的违规操作和教辅图书市场的监管“贫血”所致。毫无疑问,劣质教辅书受害的首先是购买和使用了这些教辅书的中小学生和家长。

  外部有利益的驱使,内部有生存的压力,“只要给钱,就能出书”,一些没有社会责任心的出版社催生了买卖书号的泛滥,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图书市场监管乏力这个漏洞,通过包装、炒作,以及各种营销模式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将一套套不合格的文化产品变成“经典”放到了畅销书架上。然而,其中也有一些被不法分子假冒的正规出版单位。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在被查处的非法出版印刷发行劣质教辅书案件中,假冒正规出版单位出版发行的劣质教辅图书就占被查处总数的50%以上。

  在现实中,每年开学,冠名“特级教师”、“夺分秘籍”、“考试宝典”等噱头十足的教材充斥图书市场,容易误导学生对教辅资料的挑选。作为不是专家的学生或者家长,未必能分辨出个真假来。相反,他们会认为,只要是公开发行且有正规刊号的,就都可信的。

  笔者认为,要防止劣质书籍贻害读者, 整治教辅书市场乱象,关键还要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一方面要理顺市场机制,让市场淘汰掉劣质高价的教辅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辅书出版市场的监管,强化资质审核,提高准入门槛,对那些出版劣质教辅书非法牟利者,增加其违法成本。除严惩出版商外,还应把教辅图书从普通出版物中分离出来,建立专家审议与行政审批相结合制度,实行专项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