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裂中子源将集聚 一批新兴产业

20.10.2014  12:18

  ■10月15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首台设备投入安装。(图为2号测试厅)

  ■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环基坑和靶站谱仪建设现场。

   东莞时间网讯 散裂中子源(CSNS)落户东莞,结束了我国南方地区无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历史。然而,如何支持、开发、利用这座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使之能够带动东莞、珠三角地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日前表示,要充分借鉴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发挥大科技装置对产业集聚的带动作用,以散裂中子源为依托加快规划建设“东莞科学城”,进而带动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一席话,为我市全面开发散裂中子源项目指明了新的方向。

  作用:

  科学装置催生“实验室经济

  一座“举国无双”的科学装置,能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实验室经济”的探索者吗?这个疑问,在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可以找到答案。

  CSNS与卢瑟福实验室一样,都是世界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如今,卢瑟福实验室每年完成的实验超过600个,成功运行20余年,已成为英国核物理、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空间科学、粒子天体物理、信息技术、大功率激光、多学科应用研究的中心,周边遍布世界名企。

  不只是卢瑟福实验室,将科学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世界上诸多知名研究机构的一大特色。比如,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获专利26000多项(平均每天一项),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项,实验室的成果不仅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这些实验室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CSNS吸收、借鉴。通过领军人才的进驻和实验室经济的发展,缩短了“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时间和过程,在当地也推动起“科学家风险投资 政府 企业”“聚变效应”的产生。

  动态:

  CSNS已组建四个联合实验室

  毗邻CSNS的东莞理工学院,因为这个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到来,获得与国内一流大学一样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机会。据项目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介绍,东莞理工学院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了“中子探测与快电子技术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机电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 和“下一代互联网联合实验室”四个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着眼CSNS工程建设和科研应用,比如“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已经开展的研究领域包括CSNS中子屏蔽、准直材料的研发及制备关键工艺、CSNS粉末衍射先进实验平台设备关键技术、纳米和薄膜磁性功能材料的探索等。

  据介绍,联合实验室的建成有效地利用了双方的资源和优势,为CSNS项目建设提供了支持,带动和提升了学校和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

   效应初显:

  一家企业的“十亿元”计划

  “首先要声明,项目不会直接产生GDP。”陈和生说,项目是一个纯粹的科学装置,建成后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使用。

  然而,不直接产生GDP并不意味着没有GDP。CSNS为我国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国防科研和新型核能开发等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先进、功能强大的科研平台。这些学科平台的背后,代表的是一批企业、甚至一批新兴产业,尚待开发与挖掘。

  据了解,目前已有一批企业瞄准了CSNS,计划在此驻点。据悉,广东中能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落户松山湖,预计2015年初投入使用,计划五年内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加速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成为中国医用加速器能量覆盖最广、射线品类最多、使用范围最宽的民用加速器领军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将达到十亿元以上。

  CSNS在紧锣密鼓建设的同时,对用户的培育工作已经着手进行。项目办公室主任陈延伟透露,今年12月将在东莞理工学院召开中子散射用户会议。

  延伸阅读

  逾百名专家东莞“安家

  一座风景优美、购物便利的中科中心公寓,一条全长4449米的高等级专用公路,一条特别设计的公交专线,这些是东莞对散裂中子源项目支持最直观的表现。这些悉心关怀,让中科院专家们有了家的感觉。

  在CSNS项目的建设队伍中,有一百多名专家都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他们远离北京,把家暂时安在了2000公里外的东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参与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建设,是CSNS的中流砥柱。

  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主任陈元柏说:“这些人的职务都是系统负责人以上,年龄也都是在三十多岁到四十岁左右。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每次在东莞待的时间很长,而且他们必须在这里,工程离不开他们。

  “我们真诚地感谢东莞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可以安心舒心地工作。”这是中科院CSNS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加速器分总体电源系统的齐欣与郝祖岳夫妻俩为了工程设备研制和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放弃北京舒适的生活条件,举家搬迁到了东莞。

  “我们希望科学家能来东莞。”袁宝成曾表示,CSNS运营后会起到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作用,东莞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科学家们留住”。

  中科院高能所院士、工程科技委主任方守贤告诉记者,目前已确定的首批用户达100多个,国内潜在用户在500个以上,高峰时约有600名国内外一流的科学家同时在东莞开展研究。目前,CSNS已经有300多名专家常年在东莞工作,其中100多名已落户东莞。

  相关

  链接

  CSNS项目能改变什么?

  CSNS项目有哪些意义?陈和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十几年前,德国的一次高铁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是车轮老化。今后将经过CSNS测试制造出来的材料用在高铁身上,那乘客们的安全系数会大大增加。此外,现在有些飞机失事导致机身断裂,CSNS今后或许能研制出更好的机身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