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裂中子源首台设备在莞安装
■昨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首台设备投入安装。图为技术人员在进行安装(记者 郑家雄 摄)
■陈和生院士
■袁宝成接受媒体采访(记者 郑家雄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上午10时35分,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的第一台设备——负氢离子源在东莞“下隧道”成功安装,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项目设备安装阶段,为2016年试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省发改委副主任蔡木灵,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副总指挥张军,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等出席安装仪式。
意义 世界第四个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简称CSNS)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3年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在大朗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3年间,顺利完成辅助设备区8栋单体的建设,主装置区建设也已突破瓶颈,加快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工艺设备的预制研究和批量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设备纷纷从全国各地运抵东莞,为后续的安装做好充分准备。
昨日是加速器首台设备——负氢离子源的安装,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项目设备安装阶段。据悉,该项目将于2018年前后建成。建成后,散裂中子源项目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和美国散裂中子源、日本散裂中子源、英国散裂中子源一起,构成世界四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效应 带动关联企业落户东莞
这座制造业名城正在随着CSNS的建设,悄然发生着变化。
据陈和生介绍,CSNS正在积极引进相关产业高科技企业落户东莞,为项目提供配套产品。目前,广东中能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落户松山湖,预计2015年初投入使用,计划五年内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加速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成为中国医用加速器能量覆盖最广、射线品类最多、使用范围最宽的民用加速器领军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将达到十亿元以上。
据悉,大朗将围绕CSNS项目,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科学城,借力打造“一园一群四大产业”。“一园”是规划建设一个国家级的森林公园;“一群”是引进更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重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搭建和运营国家实验室群;“四大产业”是依托CSNS辐射带动作用,发展新材料产业、民用核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科技服务产业,促进CSNS科技成果的转化。
人才 约600国内外科学家将来莞
项目落地之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评价:“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后,将吸引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云集东莞,这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性投资。”这句话即将成为现实。
中科院高能所院士、工程科技委主任方守贤表示,根据规划,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将于2018年前后建成,将为我国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新型核能开发等提供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科研平台。目前已确定的首批用户达100多个,国内潜在用户在500个以上,高峰时约有600名国内外一流的科学家同时在这里开展研究。
目前,CSNS已经有300多名专家常年在东莞工作,其中100多名已落户东莞,项目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来莞,为推动东莞人才工作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形象 东莞形象向科技新城方向转变
陈和生介绍,此前国家大科学装置都集中在北方,南方经济总量大但科学技术水平很有限,CSNS落户东莞可以让南方的应用科学实力与珠三角的经济实力及转型升级的需求相匹配。
对于东莞这座以制造业闻名全球的城市来说,CSNS这张国家名片所具有的科技创新标签,将带动东莞传统形象向科技新城方向转变。大量国际国内科学家因为CSNS来去东莞,也会带动更多人对东莞传统形象的认知。
声音
以“东莞模式”支持国家大科技装置的建设
CSNS对于地方转型升级将产生哪些影响?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CSNS不会直接产生GDP,但它将为我国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国防科研和新型核能开发等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先进、功能强大的科研平台。
“这样就可以把各个领域的研究机构吸引过来,有的做研究,有的则可以开办企业。”陈和生如是说。
对于CSNS展现出的建设速度,陈和生表示,要感谢东莞市委市政府,大朗镇委镇政府,包括当地的老百姓对项目全力的支持,“感叹东莞支持国家大科技装置的战略眼光,以及在实际过程中全心全意的服务。”
陈和生说,东莞尽一切力量保障项目建设,创造了以“东莞模式”支持国家大科技装置的建设,同时也促进当地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可以说,这个模式代表了东莞的一种精神。”
现场
误差不超0.1毫米
离子源是整个质子加速器装置的起点,它产生的离子,由随后的一系列加速器逐步加速到16亿电子伏特,打靶,产生高品质的散裂中子脉冲。据陈和生介绍,它能否提供高品质和高稳定性的束流,关系到整个散裂中子源装置的性能和效率。
陈和生说,散裂中子源是许多高、精、尖设备组成的整体,科学家们要得到实验用的中子,靠的是散裂中子源各系统之间的密切配合。对设备安装精度的要求非常高,昨日安装的离子源,准直要求的误差不超0.1毫米,顺利实现了这个目标,项目组人员也完成了这个严峻的挑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