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询意见 广州将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

13.08.2021  08:34

大洋网讯 历时半年多的立法调研,《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8月12日发布。作为广州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草案》描绘了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景图,着力构建推动数字经济全要素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共识,市人大常委会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公众可于9月10日前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官网首页上查看《草案》全文,并提交意见建议。

重点立法项目:

百余人起草团队39场调研参阅材料170万余字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数字化发展战略,部署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目标。广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举全市之力做强城市更新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战略部署,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目标。

党委工作的中心就是人大工作的重心。为落实市委决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迅速启动数字经济立法研究工作,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调研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并将制定《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纳入2021年常委会正式立法项目,以法治力量助推广州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立法是为广州经济的未来立法,一定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注重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创造性,体现广州特点,塑造广州模式,凸显广州创新。”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2月起,立法团队在系统学习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理论,并充分借鉴吸收广东和浙江数字经济立法经验,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举措的基础上,提出《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基本框架,启动立法调研工作。

为做好条例起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由预算工委牵头,协调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38家单位,共同组建了70多人的立法起草团队,以及数字经济领域的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100余人组成立法咨询专家团队,共同参与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起草工作。

据了解,立法起草团队先后组织开展了7场综合调研和32场专题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意见建议,汇总专题调研报告32篇,整理参阅材料超170万字,在此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论证协调、修改完善,市政府于2021年7月30日正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随即启动审议程序。

坚持问题导向:

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难点堵点

草案》共十章九十四条,着力描绘了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景图。其基本思路是坚持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数据资源价值化,致力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着力构建推动数字经济全要素发展的制度体系。其中,数字产业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城市治理数字化单独成章,产业数字化分设工业与建筑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三章。发展环境单设为一章,以更好保障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出台数字经济方面地方法规的有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广州力争成为全国首个出台数字经济立法的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草案》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重点突出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强调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发展。在促进和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始终坚持以促进支持为主、干预约束为辅的导向。

此次数字经济立法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尤其注重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听取吸纳企业的意见建议,力图在法治层面推动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发展中的难点与堵点。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下一步人大审议过程中还要进一步聚焦痛点难点,使条例更加务实管用。

草案》解读

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培育七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

草案》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支持先行先试。

其中,规定市、属地区政府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优化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和鱼珠片区等功能布局,支持国家和省、市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和产业园区发展,构建数字经济良好生态。

在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上,《草案》明确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方向及重点产业,即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器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等七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聚焦细分领域,通过专门设置特色条款,突出本土优势,培植新型产业集群。

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消费融合发展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草案》分为工业与建筑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和农业数字化三章表述,努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工业和建筑业数字化章节中,除设置促进智能制造等相关制度外,还创设建筑业数字化、智慧园区等特色条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努力推进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技术在建筑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建筑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此外,还聚焦产业园区建设,构建智慧示范园区,打造区域数字经济集聚区。

在服务业数字化章节中,紧扣广州千年商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产业特点,围绕商贸、金融、物流、教育、医疗、文旅、养老、餐饮、法律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创设特色条款,致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消费的融合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千年商都更加出新出彩。

在农业数字化章节中,着眼都市数字农业发展趋势,增设种业数字化、种植业数字化、养殖业数字化、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数字化、示范基地建设等特色条款,努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环节应用,助推花卉、蔬菜、热带水果、水产等本土优势产业发展。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数字基础设施引领新基建,《草案》明确了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属于城市市政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对于加快物联网建设,《草案》要求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推进基础设施、城市治理、物流仓储、生产制造、生活服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建设应用智能感知系统,推动感知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车联网也被写入《草案》,要求制定统一的车联网建设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建立全市车辆网先导区云控基础平台。结合智能网联汽车通行需要,推动车联网路侧设备建设,推进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标志标识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路段与覆盖区域。通过车联网建设促进广州数字化出行服务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除聚焦新基建外,《草案》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也予以高度关注,创设了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管线、智慧水务、智慧花城等特色条款,着力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促进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助力交通、环保等大城市病的解决,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基层数据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为促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草案》创设了智慧城市领导协调机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平台、应急管理数字化、社会保障数字化等特色条款。

草案》推动数字红利转变为民生福祉,积极回应新冠肺炎疫情等的影响,加强应急管理和社会保障等的数字化建设,允许政务区块链平台应用中留存的电子数据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和归档材料,鼓励广泛应用电子证照和电子印服务,并探索执法文书送达及罚款缴纳电子化,推动电子社会保障卡在民生服务领域一卡通应用,推行基层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特别关注数字化时代下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信息需求,努力扩大适老化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给予数字经济以人文温度。

为保证数据安全以及合理使用数据,《草案》规定,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通过共享获取的公共数据,应当用于本单位履职需要,不得超越职权范围擅自提供给第三方或者用于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或者核验方式获取的公共数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不得重复采集或者要求重复提供。

此外,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遵循需求导向、依法有序原则探索建立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制度。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不得开放的公共数据,应当纳入公共数据开放负面清单。

针对“大数据杀熟”的现象,《草案》要求市场主体不得利用数据分析,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

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护机制

草案》单设发展环境章节,着眼营建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土壤和生态,全面加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人才、空间等基本保障。

例如,实施数字人才工程,完善人才需求预测、培养引进、激励评价和服务保障制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职业学校设置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推动人才管理和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要求建立适应新业态新模式特点的从业人员权益保护机制,探索建立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等,增强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的吸引力。

草案》坚持数字经济发展与安全并重,创设了网络安全、法治环境、容错机制等特色条款,积极关注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的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问题,努力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同时,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市场主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从事不正当竞争活动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草案》还创设了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条款,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规则机制衔接、设施共建共享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数字湾区。包括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共建共享,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进粤港澳超算中心、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国际数据流通合作试验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合作示范区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穗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