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整治“吃空饷” 公布三种投诉举报方式

20.01.2015  12:19

19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广州“吃空饷”问题的三种投诉举报方式。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收到相关举报,并经查实的,对“吃空饷”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人员,追缴“吃空饷”资金,上缴同级财政。对占编“吃空饷”单位,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减编制,财政部门核减相应预算和经费。

对“吃空饷”人员,依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对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未实际到岗工作的,进行清退;对应当终止人事关系的,按照规定作出人事决定,办理相关手续;对已与原单位终止人事关系或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核销工资关系;对工资和津贴补贴处理未到位的,按照政策及时处理。对利用职权让亲属或他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的领导干部,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对调出机关事业单位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人员,按照政策规定予以纠正;对虽未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但按照规定应当终止人事关系的人员,以及已达到退休年龄未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尽快办理人事关系终止或退休手续。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从2005年开始,各级政府早已经开展过多次清理“吃空饷”工作。

据悉,大范围清理“吃空饷”的问题,源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倒逼”。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到2015年,拥有在职人员3100多万人的事业单位将要全部完成分类,届时除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之外,其他事业单位将转为企业或划归至政府机构。“吃空饷”正成为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这个问题不摸清、不解决,事业单位改革恐难取得预期的成效。

为何会产生“吃空饷”这样的问题?成因颇为复杂。一是,上世纪90年代,国内一度允许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并保留几年的工资待遇。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内首次出现大范围“吃空饷”的现象。二是,上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时从下级借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仍然由原单位发放,这在客观上为“吃空饷”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三是,目前国内县乡两级对领导干部的年龄有“刚性”要求,领导干部退到二线实际上是几乎“不上班”了,但所有工资福利仍然按照在职对待。这也给“吃空饷”留下了余地。

吃空饷”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

什么情况属于单位“吃空饷”?

所谓“吃空饷”,主要是指通过占用编制采取以无报有、以少报多,重复报领等方式冒用、冒领、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它既是机构编制违纪行为,也是组织人事和财经违纪行为。“空饷”被单位吃了,属于单位“吃空饷”,“空饷”被个人吃了,属于个人“吃空饷”。而机关事业单位隐瞒事实、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的,则属于单位“吃空饷”。

什么情况属于个人“吃空饷”?

1.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并未实际到岗上班,领取工作、津贴补贴的;

2.因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等原因,按照规定应当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作、津贴补贴的;

3.已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或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仍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4.已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仍由他人继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5.受党纪政纪处分及行政、刑事处罚等,按规定应当停发或降低工资待遇,但仍未停发或按原标准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6.其他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三种投诉举报方式:

电话:020-83126121

传真:83349424

信箱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府前路1号大院4号楼307室(来信请注明“举报吃空饷”)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请注明“举报吃空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