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政绩工程 公众最怕形式主义

05.08.2014  13:21
南都相关民调显示,不少受访者对以往及此次的整治效果不乐观 摘要:民心工程一过头就变成政绩工程,有木有?所有的形象工程都伪装成民生工程,有木有?惠州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专项行动,主要对各级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违背科学发展、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行为,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民心工程一过头就变成政绩工程,有木有?所有的形象工程都伪装成民生工程,有木有?惠州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专项行动,主要对各级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违背科学发展、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行为,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已进入重点督查阶段。近十年来,惠州多次公开向“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说不,但如此大阵仗地进行公开整治,还是第一次。南都民调数据实验室联合大粤网、西子论坛发起民调,在参与投票的116  5名市民中,近95%的人希望政府公开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督查结果,最好曝光本地的“十大政绩(形象)工程”,以儆效尤。

        整治行动将深入到镇一级

        民调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认为惠州市各地普遍存在“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38%的受访者认为,财政指出透明度不够,监督、处罚机制的缺失,是两类工程屡禁不止的原因。与此相对应,受访者认为,防止两类工程的上马,最有效的方法是“强化干部考核工作,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据了解,惠州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是全省统一发起的,整治将深入到镇一级。目前,惠州市、各县区、市直部门等均已公开发布了整治方案。市直某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整治方案由各部门自行制定,不过对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判别标准基本都沿用了省里的表述。

        南都记者留意到,相对以往对两类工程的含糊表述,此次省里为“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明确标示了“五条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条标准,即属于整治范畴。惠州市的整治方案同样沿用了省里的“五条标准”,分别从民意、程序、效能、真实性等方面判别是否属于“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比如标准的第一项强调民意,群众反映强烈、不以人为本的财政性工程或事项,如群众向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信访部门和媒体反映问题较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特别是人大议案或人大常委会决议建议整改而未改的工程性行为和现象,都属于整治范畴。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