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整治有成效 大埔梅潭河水质明显改善

27.03.2015  11:23

  梅州网讯  本报“民生”栏目持续关注的梅潭河生态环境整治情况,最近取得了成效。昨日,记者从大埔县相关部门了解到,通过全面整治,泮溪大桥和双溪电站出水口监测断面水质由Ⅳ类变为Ⅲ类,清泉溪大桥监测断面由Ⅴ类变为Ⅲ类,三黎电站监测断面水质由Ⅲ类变为Ⅱ类,梅潭河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治理沿河排污

  促进水质改善

  梅潭河是大埔县创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区域,是县城和沿河广大群众的主要饮用水源区。近年来,由于梅潭河两岸养猪群众增多、沿河群众丢弃生活和建筑垃圾、网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等原因,严重破坏了梅潭河生态环境,威胁群众饮水安全。2013年以来,本报“民生”栏目先后以《梅潭河水变黄是否影响饮用水?》、《梅河公园旁河段出现网具捕捞现象》、《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非法捕捞》为主题,推出了多篇梅潭河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推进梅潭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埔县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措施,从源头上治理梅潭河水质污染。根据部署,梅潭河整治行动主要分为河道网箱养殖场专项整治,沿河两岸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沿河生活、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和水安全专项整治四个方面。

  去年大埔把梅潭河整治列为十项民生实事,并作为人大议案,共投入1580万元,对其进行专项整治。据统计,整治期间,共拆除网箱面积394370.76平方米,完成率达100%;拆除水上库房91座、投料机1830台,各种违法网具326张,共兑付清理库区转产奖励金专项经费1350万元。同时,该县共出动执法人员500多人次,车辆180多辆次,对沿河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专项整治,并加强对沿河两岸畜禽养殖进行整治。通过联合整治行动,目前梅潭河沿河两岸禁养区200米内的83家养猪场已关闭或搬迁,有效制止了禽畜养殖污水直排现象,初步遏制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净化了河流水质,打造出更加洁净的生态环境。此外,该县还开展了水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共投入100多万元,完善自来水取水口相关设施,在自来水厂内建设养生池,增加4路监控视频并预留8路监控视频线路,自来水出厂水质检测也由原来的每天1次增加至每天3次,进一步保护水质安全。同时,县水务部门建立了非汛期梅潭河生态流量监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确保梅潭河的生态流量不少于3.24立方米/秒,并根据水源水质的情况加大生态流量,积极推进县城备用水源山丰水库的前期建设工作等,着力构建水生态和水安全体系。

  建立长效机制

  防止污染反弹

  为巩固整治成果,下一步,大埔县将制订梅潭河和双溪水库库区监管制度,加大对梅潭河、双溪水库库区的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对擅自占用林地或耕地新建的养殖场及时予以强制拆除,防止污染反弹。同时,县财政局将梅潭河生态环境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移民局、扶贫局将充分利用政策,帮助养殖户争取资金转产就业。此外,各级各部门将积极做好与梅潭河上游的福建平和县的沟通协调工作,形成良好的联合共建机制,争取依法取缔平和县九峰河流域的小造纸厂,整治重污染企业,确保梅潭河水源水质。相关部门将联合组成督查组,不定期对梅潭河和双溪水库库区监管情况进行督查或明查暗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梅潭河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严海苑  丘佳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