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名园隅园惨被"剃头" 东山街已责令其停工

05.01.2016  11:27

隅园房顶部分被拆,其余部位也搭起脚手架准备施工。东山街道办紧急介入,已责令停工。

继2010年开挖游泳池被叫停后,广州市文保单位、新河浦五大侨园之一的隅园,在元旦假期后被发现原来中西合璧的房顶部分被拆,其余部位也搭起脚手架准备施工。对此东山街道办事处紧急介入,经过调查发现其施工范围与其修缮申报内容不符,已责令其停工。这座东山小洋楼的建造者、民国造船专家伍景英的后人表示,祖屋的房顶部分为上世纪从英国进口的瓦片,现在大部分已砸烂,十分可惜。

元旦悄然动工 小洋楼遭毁容

从寺贝通津走进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一栋栋东山小洋楼分列路边,仿如走进了上世纪初的老广州。

不过昨日有文物爱好者向南方都市报反映,作为新河浦为数不多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隅园却搭起了脚手架,将这栋民国小洋楼全部包围,怀疑房屋正在拆建,小别墅的东侧房间约10平方米的绿色琉璃瓦房顶已被打碎。记者走访发现,房屋的部分横梁和竖梁也被拆除,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一地的碎瓦片。

据附近一名街坊反映,元旦假期的第二天早上8时许,他发现隅园悄然搭起了脚手架,并听到有砸碎瓦片的声音,考虑到该建筑外挂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于是其立即拨打了政府部门的热线,不过等东山街城管执法队赶到时,发现其中一间房屋房顶瓦片已被拆除。

南都记者试图联系屋主,但未成功,据施工工人介绍,他们是按照屋主要求进行改造,并有文物部门的施工许可。

东山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士事后表示,事发后街道高度重视,当即安排了城管执法、文化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取消元旦休假前往察看,经过向施工队了解,发现该工程尽管已在市级文物部门备案,但施工内容与申报的内容不符,上报的是进行内部修缮,但实质上是拆除了房顶,影响了建筑的外观,东山街要求施工队立即停止施工,待文物部门进一步鉴定损坏情况再作处理。

这样太不诚信了,说好了修里面,却拆了外面。”东山街一名工作人员气愤地表示,此前已多次上门想与屋主进行沟通,但屋主不在广州,只能与其代理人联系。越秀区文广新局文物科一负责人表示,已提醒申报人在工程启动前将修缮复函张贴于屋外,以免引起误会,不过记者向多名周边住户了解到,屋主并未张贴市文广新局的相关批复许可。

隅园为造船专家伍景英故居

早在2010年,隅园现任业主就因为修建游泳池,砍伐园内种植于上世纪30年代的南洋杉和芒果树各一株,引起了全城媒体关注及有关部门介入,勒令其恢复原貌。

昨日,南都记者联系到伍景英后人伍卫能,他说,这栋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于父亲早年在英国求学,加上后来娶了一名英国女子,其房屋风格上颇有英伦风韵,又因应本地气候增加了岭南元素,加强通风和散热。

资料显示,位于恤孤院路42号的隅园的建造者,是著名造船专家,国民革命海军造船总监伍景英。广州国民政府时期,他设计了广东舰队的“坚如”、“执信”、“仲元”、“仲恺”4艘舰艇。抗日战争期间,参与设计虎门水域布水雷工作,阻止日军在虎门实施登陆计划。新中国成立后,伍景英的后人部分迁居海外,房屋曾纳入拆除范围,后被列为文保单位,成为新河浦五大侨园之一。

据伍先生介绍,隅园是经其他后人之手,在本世纪初转让给一名林姓业主,在转让前大约7年前,曾进行过一次整体的修缮,更换了房屋的木梁,修缮过程中为了尽可能保护房屋的原装瓦片,小心地揭开瓦片才更换了部分木梁,可以说大部分瓦片都是原装进口的建筑材料。

不是强求全部建筑材料都要原装货,最起码看上去和原来的外观不要有太大变化。”伍先生认为,作为文物建筑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也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记忆,不应该随便说变就变,“应该说,整个房屋就是一个古董,既然买了古董,就应该懂得欣赏和保护古董。

回应

文广新局:文物修缮应事先申报审批已简化到20个工作日

按照《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不可移动文物的使用者不得改变其原建筑立面、结构体系、色彩色调、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等;不得损毁、擅自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与不可移动文物相关的建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确需进行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的,应当依法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为何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文物,屡屡遭遇无妄之灾?有人质疑申报文物修缮的审批流程是否过分复杂?文物的外立面作为公共财产应该保护,是否应该考虑到文物使用者的便利性?对此,越秀区文广新局文物科负责人表示,目前文保单位修缮审批已加快了审批流程,从以往只有现场窗口递交审批,到现在网上也可以申报,申报人需要递交申请文本、文物建筑权属证明、1:500地形图、设计方案等四份材料,20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审批过程全免费。

东山五大侨园

春园(位于新河浦路22号、24号、26号):

三幢并列的三层砖石混凝土结构的公寓式房子,1923年6月中共“三大”期间,春园为党中央机关人员的活动地方。

明园(位于培正路12号、14号、16号):两幢风格相同的三层红砖楼房,中间入口为罗马柱式门廊。

简园(恤孤路24号):原来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琴石的产业,建成之后,曾是德国领事馆,后又作谭延闿公馆。

逵园(恤孤院路9号):美国华侨马灼文1922年所建的仿西洋式洋楼,由于与曾被日军炸毁的中共三大会址相距较近,成为确定中共三大旧址的重要坐标。

隅园(寺贝通津42号)

该工程尽管已在市级文物部门备案,但施工内容与申报的内容不符,上报的是进行内部修缮,但实质上是拆除了房顶,影响了建筑的外观。这样太不诚信了,说好了修里面,却拆了外面。

——— 东山街工作人员

不是强求全部建筑材料都要原装货,最起码看上去和原来的外观不要有太大变化。文物建筑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也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记忆,不应该随便说变就变。应该说,整个房屋就是一个古董,既然买了古董,就应该懂得欣赏和保护古董。

———小洋楼的建造者、民国造船专家伍景英的后人伍卫能

采写:南都记者 吴广宇

摄影:南都记者 高贵彬

(报料人:佚名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