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集市需更多配套互补

16.11.2018  12:43

  ■ 林德培

  每到周末下午3时至8时,由梅江区玉庭楼创办的UTR创意集市便在这座建于1923年的客家古民居举行。现场20余个摊位的文创产品涵盖汉服饰品、篆刻作品、手工包等原创艺术品,以及海淘品、老磁带等收藏品,更有达人展示用果酱绘制的客家人文风景图等,现场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前来“赶集”。

  作为新兴产业,文创产业让文化和产品相结合,把历史和当代人生活相结合,以新颖的方式标注当代中国的地域文化气质,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市举办的多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了梅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古民居举办文创集市,本身就是一大创意。这种创意为梅州本土草根创意达人展示和销售文创作品、交流文创梦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形成了一个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传统文化的渠道。在为其点赞的同时,我们应该放宽视野看到,眼下市面上常见的文创产品,在产品形态方面还略显不足,大多数产品依然停留在“刻画”阶段,而手工饰品和老物件等收藏品,其创意的层次尚浅。能否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融入文创产品,而非徒增一抹“文化唇彩”,决定这一行业的景深与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对文创产业来说亦复如此。笔者认为,文创产业绝不能停留在勾勾画画上,要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元素。以梅州为例,客家人大本营、崇文重教、足球之乡、世界寿乡等人文符号以及柚、茶、橙等特色物产元素,都是值得深挖的创意材料,文化部门、传统艺人、创意设计师等,只有深入解读其中蕴藏的历史情感、追寻延绵已久的思想脉络,才能发挥想象,创造出更有分量和价值的艺术作品。这是文创开发的发力点,也是产业增长点。

  文创产品需有足够创意,也要有市场渠道。要使文创集市更成为气候,必须规划先行,在集市所在的古民居及其周边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完善交通枢纽、文化消费、游客餐饮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与集市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与此同时,以“互联网+”模式推动集市活动的宣传推介和营销拓展,形成持久吸引力和市场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