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三同文化”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在福建泉港启动

11.06.2016  20:18

  6月11日,第八届海峡论坛?闽台“三同文化”交流展示系列活动暨闽台同名(同宗)村镇寻根续缘之旅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举行。图为两岸宗亲代表携手种下“同心树”。 孙虹 摄

  中新网泉港6月11日电 (记者 孙虹)“同名村(镇)结对、同宗亲寻根、同礼乐交流”,第八届海峡论坛·闽台“三同文化”交流展示系列活动暨闽台同名(同宗)村镇寻根续缘之旅1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拉开序幕。

  当天,来自台湾台北、台中、新竹等地的168位台湾宗亲抵达泉港寻根续缘,走亲访友。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已75岁高龄,年纪最小的是25岁的“90后”。

  泉港区副区长肖惠中介绍说,泉港有33个姓氏的后裔分布在台湾,近年来两地宗亲对接交流愈加频繁。“在去年两岸8个同名村镇对接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前黄镇后张村、峰尾镇诚峰村、后龙镇柳亭村、界山镇下朱村、南埔镇沙格村以及山腰街道荷池社区等6个村镇也将完成对接。

  位于泉港区后龙镇柳亭村的陈氏宗祠里,村民们早早地准备了一桌桌酒菜,接待远道而来的台湾宗亲们。“这是冬粉吗?在台湾,冬粉是用绿豆做的……”喝着自家酿的地瓜酒,品尝地道的家乡菜,台湾宗亲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都来自台湾苗栗县后龙镇,跟大陆的后龙镇是一样的名字。”台湾宗亲陈龙雄介绍说,“我们的族谱是1926年由大陆宗亲带到台湾,手抄三个月留了一份下来。族谱里有记载,祖先陈朝和是清朝年间从这里去台湾,此后也有陈氏宗亲陆续往台湾,但是中间中断了一段时间,与大陆亲人失去了联系。

  他告诉记者,两年前来大陆寻根,不仅找到了陈氏宗祠的所在地,还特地从大陆带了几捧红土返台湾。“祖先的坟朝着大陆方向,回去后我把红土洒在了坟上,也算遂了祖先的一个心愿。

  柳亭村主任郭滨东介绍说,近年来,每年都有台湾宗亲来到村里寻根谒祖。“平时两岸宗亲也保持着通讯联系,村民们去台湾也常到宗亲家里走访,大家常来常往。

  从小就知道自己祖籍大陆泉港,却对家乡一无所知的台湾宗亲陈国正,不停用手中的相机拍下眼前的景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27岁的女儿陈又平,父女俩在一块镌刻有大大“”字的石头前合影留念。“回到台湾我想和家人朋友们分享这一切。”陈又平说。

  “同名、同宗、同乐”的闽台“三同文化”资源,体现了两岸极具人文特色的血缘、亲缘、文缘关系,成为维系两岸同胞乡情的桥梁纽带。尤其是近年来,泉港区积极探索闽台文化交流的新形式、新途径、新载体,创新性地开展两岸“同名、同宗、同乐”文化交流,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参与“三同文化”交流的台湾宗亲已遍布台湾12个县市,达5万多人次。

  郁郁葱葱的泉港植物园内,两岸宗亲代表携手种下了两棵“同心树”。此外,活动期间还将举行闽台“三同文化”书画展及笔会、闽台北管歌舞《过台湾》创作研讨会、《闽台北管音乐文化丛书》首发式等多项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