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俱乐部试点建设基本完成 破旧老祖屋变身众乐堂

06.11.2014  12:58


村民闲暇时相聚文化俱乐部载歌载舞。(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李少凤  特约记者  曾仕谦

  今年,我市把建设30个农村文化俱乐部试点作为市政府推进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截止目前,30个试点已基本建成。市相关部门将在下月初组织专家前往验收。

  梅江区西郊街道寨中村的乾坤一草庐是其中一个试点。记者来到寨中村,还未走近乾坤一草庐,远远就听到优美动听的歌声:“那是一幅山水画,是我心中最美的图画……”原来这是当地老人正在唱歌。记者走进乾坤一草庐看到,几名大叔在正厅赐书堂引吭高歌,三名大妈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一曲终了,围观者献上热烈掌声。屋内还设有棋牌室、图书室、器乐室、书画室、电子阅览室、少儿活动室等,并配置了运动器械。

  据当地文化站长何宇介绍,乾坤一草庐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李姓老祖屋,是梅江区十大古民居之一。由于村民们先后迁出和年久失修,祖屋内不少地方已非常破旧。去年底,西郊街道办动员乡贤出资将老屋修葺,建设成文化俱乐部。如今,这里成了大家的欢乐城。现场载歌载舞的这几名大叔大妈,是今年6月新成立的群众文艺队的成员。“有了俱乐部,村子里的文娱活动也一下子多了起来。”村民李绍沈告诉记者,老祖屋的人气也旺了起来。在文艺队的带动下,附近的村民在晚上还到老祖屋门前的空地跳起了广场舞。“既充实了大家的精神生活,也融洽了邻里关系。”李绍沈乐呵呵说道。记者了解到,类似乾坤一草庐这样的农村文化俱乐部,梅江区目前已建成9个试点,其中2个还被确定为全市示范点。

  据悉,此前农村部分地区缺少文化设施,村民的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市文广新局提出了以“三多三促”模式(多形态文化、多功能利用、多元化投资,促进古民居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促进社会建设)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的思路,引导群众增强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今年,我市还把全市范围内建立30个农村文化俱乐部试点纳入十件民生实事执行。目前任务已基本完成,市文广新局将组织到全市各试点检查验收,对验收不过关的,将督促其完善,提升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