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末十周年,请你尝“大餐”

09.04.2015  13:47

十年来,文化周末晚会已累计演出500余场,观众近40万人次。图为去年“在南方相遇·中法诗会”现场。东莞时报资料图 记者 陈帆 摄

文化周末十周年,请你尝“大餐”

十年特别策划将奉上一系列演出、展览、研讨会等活动回馈市民

东莞时间网讯 在过去的十年,你也许曾经到莞城文化周末剧场欣赏过一台晚会,也许为一份《文化周末报》的生动故事聚精会神,也许你曾经到文化周末大讲坛上疯狂追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身影……

昨日,莞城召开“文化周末”十周年新闻发布会。据悉,自2005年4月15日至今,“文化周末”经过十年的打造,从只有一台晚会发展到包括文化周末大讲坛、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等十大“文化周末”系列惠民工程。

接下来,“文化周末”十年特别策划以“十年·一直和大家在一起”为主题,将奉上一系列演出、展览、研讨会、专家见面会等活动回馈市民。

晚会延伸出十大系列工程

2004年,台湾人张奇安因为工作关系来东莞发展,在台湾就喜欢听音乐剧的他,在东莞过得非常适应,其中“文化周末”举办的晚会、讲座,他几乎是每场必到。他觉得这就是他爱上东莞的原因之一,因为这里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

和张奇安一样,到文化周末看演出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文化周末晚会已累计演出500余场,观众近40万人次。

莞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浩荣回忆起在2005年4月15日文化周末的第一场晚会,当时只是想把能容纳800人的报告厅的利用率提高才策划举办了晚会,没想到反响如此热烈,因此成立了文化周末工程办公室,每年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投入近千万元,精心培育起这个“文化精品”。

带动莞城文化产业繁荣大发展

经过十年的发展,文化周末已经延展出报纸、杂志、大讲坛、合唱团、室内乐团、培训中心、大篷车、演艺中心、俱乐部等十大系列工程。

陈浩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2004年至今,莞城区域内的文化企业增加了200多家,这也说明“文化”系列工程正在对莞城的文化有一定的改变,不能说是直接关系,但一定有间接的影响。这说明,“文化周末”除了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文化氛围的形成外,同时也促进了莞城文化产业的繁荣。

过去十年,“文化周末”兼顾公益性和市场性,挑选部分精品场次实行低票价(30—50元)门票出售的方式,引导文化消费理念,培养演出市场。

在运营模式上创新性地采取“政企共建”。比如由莞城区办事处与广东唯美陶瓷集团共同打造“文化周末·唯美室内乐团”,共同探索文化产业发展。

抢先看

影像合唱剧《月是莞乡明》本月上演

为庆祝“文化周末”系列工程创办十周年,“十年·一直和大家在一起”系列活动也于昨日正式发布,以“一台剧、一番讨论和一系列活动”组成。

其中“一台剧”正是本月18日,文化周末剧场将演出《月是莞乡明——创意影像合唱剧》,该剧由广东歌舞剧院导演、国家一级导演王向东执导,讲述了一名美籍华裔受其爷爷之托,回莞寻找其爷爷曾经的恋人的故事。其中参与合唱演出部分的,就是文化周末少儿合唱团的成员。

“一番讨论”则是本月将举行三场研讨会,邀请专家、媒体和普通市民到会分享自己的看法,为文化周末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系列活动”则包括文化周末晚会、展览、大讲坛等。其中文化周末大讲坛将开拓“青年领袖”系列,拟邀请冯唐、蔡崇达、蒋方舟等思想新锐、能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新生代领军人物,为东莞市民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思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