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味浓!南国书香节惠州特色展馆热闹
花灯展馆各式各样的花灯下,市民在猜谜语。 本报记者钟畅新摄
昨日,记者从2017年南国书香节上了解到,除了能感受到浓浓书香味,还能体验到浓厚的地域特色及地方文化。不管是富有历史文化韵味或结合时代特点而生的艺术品,或是传承逾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让人有一种非凡的体验。
惠州和朗县两地非遗展促进文化交流
据了解,2017年南国书香节设立了惠州各县(区)特色文化展示区、惠州工艺美术展区、惠州民间艺术展区,展示各县(区)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和文创产品等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还增设了部分主题区如文化创意馆、手游体验区、影视创作体验区,助推我市文化企业发展。
“惠州&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区”是今年新增设的。展区一侧,展示了部分惠州非遗项目及民间艺术。许多市民围着剪纸、布艺、篆刻艺术的手艺人,领略他们现场展示非遗文化的风采。惠州糯米酒、罗浮山豆腐花、黄金酥丸、博罗凉果、惠州邓氏神农凉茶等受市民热捧,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风湿膏药也很受市民欢迎。黄金酥丸非遗传承人黄伟坚说:“第一天带来的100斤黄金酥丸被抢购一空,今天又带来100多斤。黄金酥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更多人知道并喜爱。”
西藏林芝市朗县为我市对口援建地区,展区另一侧展示了16幅展现朗县古建筑、风景、人文的图片,市民还可看到藏香、马鞍、马袋、马绳、藏纸等非遗项目相关实物及带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
据了解,展区首日就吸引了6000多人次参观咨询,每天的场面都很火爆。惠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钟琦说:“通过展示惠州&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进两地友谊,推动两地文化的沟通交流、文化与商贸融合互赢。今年展出了朗县一部分产品,争取明年展示更多。”
市民争相扫码惠报电商下单购买土特产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展区内,除了广东人民出版社惠州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160多种图书吸引了市民选购外,还有不少市民纷纷关注惠报电商微信公众号,用手机对着每种产品的二维码一扫,直接下单购买。
惠报电商是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微信公众号平台,于2016年搭建。平台成立后,多次与市扶贫办合作,解决贫困村村民产品销售难问题。2016年,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了解到挂钩帮扶村龙门县龙潭镇石莲村深山好蜜销售难的情况后,充分利用惠报电商平台,免费帮助村民推广、销售蜂蜜。如今,石莲村蜂蜜已销往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
目前,惠报电商销售的很大部分是本地产品,如博罗柏塘凉果、观音阁黑糖、惠东荔枝干和紫薯丝等。此外还有宁夏枸杞、青海牦牛肉干、黑枸杞和浙江蓝莓干等。
200余盏花灯抓眼球,陶艺作品充满惠州味
调皮可爱的鱼在水里游玩嬉戏,圆圆的眼睛,鼓鼓的肚皮,尾鳍摇摆,栩栩如生,这是用利市封做的花灯《鱼灯》;美丽的小姑娘踩着粉红的莲花花瓣,穿着缀满绿宝石的绿色纱裙,双臂舞动着,跳跃着翩翩而来,这是花灯《荷花天使》……
在南国书香节惠州民间艺术展区惠州花灯馆内,出自惠州本土艺人之手的200余盏花灯很是抓人眼球,市民纷纷用手机拍照留念。折纸花灯、泥塑花灯、布艺花灯、丝网花编花灯、手绘花灯、农民画花灯、舞春牛花灯等几十种花灯让人大饱眼福。
据介绍,惠州历来是花灯繁盛之地,制灯、上灯、闹灯、赏灯至少有400多年历史。在惠州方言中,“添灯”与“添丁”谐音,家添男丁,过年时要点花灯为孩子祈福,希望家族百子千孙、世代昌荣。由庆祝“添丁”到敬老祭祖,由亲情融会到乡村狂欢,惠州这方山水便有了非常隆重的“上灯节”,极具民俗文化特色。
“第一次来书香节,没想到惠州有这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的作品很有文化、很有想象力,看得出创作者的作品已穿透了生活。”工艺品行业爱好者杨女士欣赏着泥塑馆内的作品,赞不绝口。
泥塑馆内的作品来自惠州泥塑协会,据了解,目前该协会有近60位会员,当天展出的会员作品有五六十件,作品有动、植物类,还有一些小摆件等。不少作品都带有惠州文化特色,如王云鹏的陶艺作品《鹅城仙子》,一位长发仙子穿着鹅毛服饰,姿态优雅地坐在一只白鹅上,寓意着惠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深深吸引着人们,让人不舍得离开。
本报记者陈春惠 朱如丹
编辑: 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