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接旅游 古民居焕新生

14.07.2014  12:00

  ●本报记者 王玉婷

  特约记者 王  雅

  客家古民居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也是展示客家文化的窗口。近年来,我市通过打造雁洋镇桥溪古韵景区和南口镇侨乡村等典型,探索出古民居保护性开发的新模式。近日,记者走进桥溪村和侨乡村探营。

   文化与旅游嫁接巧育新生

  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的桥溪村,位于雁洋阴那山五指峰西麓。它拥有四百余年的文化积淀、典型的古民居建筑、淳朴的原生态环境,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年来,市县两级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集体受益、村民得利“四位一体”的模式,对桥溪古村进行保护开发。去年8月,经过广东宝丽华集团一年多的精心雕琢,桥溪村以“桥溪古韵 梦里客家”的全新身份开放。景区前半段依托传统民居建筑群,展现客家古韵,后半段依托阴那山和桥头溪,展现自然风光。“桥溪古韵”现在已成为梅州旅游市场的新贵。据统计,截至目前,景区已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继善楼租给景区,不仅房子得到修缮维护,每年有数万元的租金,还能拿到景区的分红。而我在家门口上班,也能方便照顾家庭。”继善楼主人的第四代子孙朱新果为继善楼的新生拍手叫好:“现在桥溪村得到科学的开发和保护,也带动了旅游,这让全村很受益。”

  政府与群众齐心力保古色

  在侨乡村,有38座围龙屋,年代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2012年,我市提出“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明确将客家特色文化与旅游结合,为侨乡村围龙屋的保护开发提供了更好的政策平台。

  南口镇目前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古民居保护性修复,完善水圳、路灯、村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3.5公里长的旅游步道,栽种1000多棵观赏树木等,侨乡村年游客人数达5万多人。

  南华又庐第三代传人潘正昌告诉记者,自去年“客家人迁徙”书画展、泥塑展后,今年陆续有书画展、摄影展在南华又庐举办,为这座百年古民居增添了新的文化亮点。他说,镇里还经常帮助清理室内卫生,定期防治白蚁,并着手在屋外设置监控器。村民们则自发筹集资金修缮古民居,并成立古民居保洁团队,让侨乡村的“古色”更为凸显,前来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